先锋派小说:昙花一现的众声喧哗

先锋派小说:昙花一现的众声喧哗

改革开放为新时期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而开放的文化姿态让新时期作家认识到了世界文学创作的发展轨迹,开始反叛传统现实主义,追求与世界文学同步。如果说“寻根小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新时期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文化意识上的重大碰撞,那么“先锋派小说”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学对世界文学在创作技巧上的一次借鉴和创新。“寻根小说”是新时期作家在世界文学潮流(主要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川端康成的极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小说)影响下对本民族文化的探寻和文学创作维度的创新,而“先锋派小说”则是新时期作家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法,对新时期文学创作技巧的探索和尝试。

这一文学潮流的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洪峰、孙甘露等,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大胆解构常规的叙事线,以意识流、超时空、超现实、结构主义等方法来架构叙事线,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叙事模式,颠覆了读者以往的审美习惯,造成了一种诡谲的疏离感和陌生感,普通读者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在语言上他们积极进行语言实验,采用诗化的语言,看似如梦呓一般,实则极富哲理意味,词语前后矛盾甚至互不联系,读起来晦涩难懂。

先锋派小说的实验性和开拓性为新时期文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这些作家众声喧哗般探索叙事的新维度,开创文学语言的新模式,造成了其文学写作的形式创新优于内容开拓,文学写作场域逐渐狭隘,在众声喧哗过后迅速销声匿迹。

在90年代,先锋派小说再一次复兴,但是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时期的先锋派小说已经与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区别,这一时期的先锋派小说作家不再将目光仅仅锁定在形式探索,而更多地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创作上走向成熟,特别是余华、苏童两位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小说,例如《活着》《妻妾成群》《米》等作品对人性的欲望和精神危机做了细致的书写,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极高。而90年代后期出现的林白、陈染、东西等作家已经能够在形式实验和现实关怀之间做好平衡,并且他们更加注重自我的生活体验,探索文学的个人话语,由此也很难再将他们笼统地划归为“先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