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传播语境下的中国左翼文学现场研究》简介
《马克思主义传播语境下的中国左翼文学现场研究》这本书是由.傅修海著创作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语境下的中国左翼文学现场研究》共有73章节
1
序一
张宝明 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中国知识群体关于学术与政治的路径论争,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演进展现了一副最为原始、真实、生动的面貌。...
2
序二
林 岗 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过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历程,表征“革命文学”的左翼文学运动当然吸引了研究者...
3
目录
序一 序二 内容提要 第一章 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现场研究 第一节 瞿秋白:从五四典型到左翼先锋 一 二 三 第二节 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史观的兴起 一 二 ...
4
内容提要
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革命先驱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中国左翼文学的在场者和实践者,往往也是中国早期马...
5
第一章 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现场研究
...
6
第一节 瞿秋白:从五四典型到左翼先锋
讨论左翼文艺思想资源的积累以及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中国文艺思想的基本资源,无论从革命政治角度还是从文艺思想史角度,瞿秋白都是关键人物。其中,五四西学的接受与瞿秋白...
7
一
瞿秋白一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思想政治权威、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实质领导者,有着足够的资本和代表性成为延安新文艺传统发展史上的关键。毛泽东在公开发布《在延安文艺座...
8
二
俄文专修馆的学习,潜移默化地从语言到文学,又从文学而思想,一步步地强化着西学对瞿秋白的刺激。但瞿秋白此时更醉心于佛教哲学,西学思想的冲击力远小于佛教哲学。但是,...
9
三
和许多同时代人不同,瞿秋白从古典文人转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变革,起初并没有采取对古典文学发难的方式,也没介入五四文学发轫期的一系列社会运动。瞿秋白自我变革参与五...
10
第二节 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史观的兴起
现代左翼文学史观的兴起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图景的重要元素,其入思路径与生成演化逻辑与瞿秋白密切相关。瞿秋白基于个人历练和时代体验,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进行了精深宏...
11
一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几乎已经是所有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通识。但事实上两个“革命”不但文武有别,而且在入思理路和论述逻辑、理论旨趣上都有着千差万别。尽管基于现代性的...
12
二
如果说写《鬼门关以外的战争》的时候,瞿秋白的旨趣仅仅是检讨近三十年的文学史,并不专于文学史写作本身,而是为了寻找新文学的革命任务和开辟战线;那么,瞿秋白给鲁迅写...
13
三
历史总是由点到面地构建起来的,瞿秋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建构同样如此。从《鬼门关以外的战争》到《关于整理中国文学史的问题》,从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革命演义,到现代文学...
14
四
瞿秋白是少数在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两条战线都有亲身体验的领导人。瞿秋白从反对“欧化文艺”[87]到反对“民族主义文艺”[88],后来走向了“革命文艺的大众化”[8...
15
第三节 陈映真“文学左翼”言说的葛藤
作为“台湾的鲁迅”、台湾左翼作家的代表,陈映真从文学左翼、政治左翼而辗转进入文化左翼的“泛政治”写作之旅,为析解左翼文学思潮及实践与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乃至第三世...
16
一
1937年生于基督教牧师家庭的陈映真,1958年遭逢“家道遽尔中落”[98],成长于“政治上极端苛严、思想上极端僵直、知识上极端封闭的六十年代”[99]。195...
17
二
陈映真文学的左翼进程[106],存在着来自诸多不同渠道的思想资源的影响:不仅有众人耳熟能详的五四新文学整体思潮传统的承续,也有基督教的宗教激情和责任感刺激产生的...
18
三
2010年6月,陈映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7月7日发表入会感言,11月18日担任名誉副主席,开始“用他的影响和号召力加强海峡两岸文学界的联系、交流、理解和沟通”[...
19
第二章 中国左翼文学的创作现场研究
...
20
第一节 《子夜》创作进程中的颜色政治
红色经典是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产物。本来,作品能够成为经典源于后世的反复阅读和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思想与艺术评判。但红色经典的经典化历程则有些差异,它们很大程度...
21
一
早在1924年冬,瞿秋白曾与茅盾比邻而居,那时候两人交往就比较频繁。茅盾当时是商务印书馆党支部书记,在其家开党内会议时,瞿秋白曾常代表党中央出席。此前,瞿秋白就...
22
二
在瞿秋白革命意识的参与下,《子夜》终于以革命小说的面目隆重登场。但《子夜》毕竟是文学创作,茅盾首先想到的理想鉴定者便是鲁迅。《子夜》平装本初版刚一出来,茅盾便拿...
23
三
梳理《子夜》的接受历程,瞿秋白所做的相关批评的历史意义自然也就呈现了出来。瞿秋白对《子夜》的批评分为两阶段。瞿秋白读后最先与鲁迅交换意见,并合作发表杂文《〈子夜...
24
第二节 丘东平的战争文学伦理与困境
1950年3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京津文艺干部大会上,周扬批判胡风以及“他们小集团”。鉴于胡风和丘东平的特殊关系,又碍于丘东平英勇牺牲的事实,周扬只是附带评说被...
25
一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关于丘东平的文学写作、文学史意义的评判,恰恰又多是基于上述文学史实和人事纠葛展开的,少有人能全面、综合地论及丘东平写作艺术...
26
二
现代战争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但现代战争同样是野蛮的,其野蛮程度较之从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其他许多战争文学作家一样,丘东平笔下的战争书写,有民族国家的立场,也有...
27
三
战争,无论是何种战争,总是群雄逐鹿,是角力争胜的行为。正如毛泽东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
28
四
丘东平的战争叙述的特别,还在于它的“野”。语言上有海陆丰地区(今属汕尾市)的方言夹杂,战争体验则新鲜迅变,常有时地差异,还有那些在战争中人的神经质的反应,以及他...
29
五
一个人的生与死,在中国现代漫长而驳杂的战争视域中,的确是稀松平常的事。周扬认为丘东平“为革命牺牲是值得尊重的”,是基于革命本身的立场判断,也就是对丘东平参加战争...
30
第三章 中国左翼文学的批评现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