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私谊:翻译论战中的瞿秋白与鲁迅

第一节 革命与私谊:翻译论战中的瞿秋白与鲁迅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左翼文学)发展过程中,团体革命政治与文艺私趣之间的关系始终相互纠缠。而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人们往往过多强调了群体政治意识形态对个人文艺趣味选择的规约。实际上,当左翼政治还只是一种社会气氛和边缘团体的时候,私谊交往与革命政治的互动与纠缠却显得更为突出和主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翻译论战中,瞿秋白与鲁迅之间的友谊即是如此。

瞿秋白和鲁迅之间的文学交往,集时代情势、政治革命功利和私人之间的友谊温情于一体。对此历史性的私谊进行历史还原和意义讨论,不仅可以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史在日常活动层面上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经典化历程,推进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的文艺统战研究,也可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逻辑转折与变异。

众所周知,瞿秋白在左联时期的文学交往活动并非都是单纯的文艺活动或个人日常行为。不仅参与的诸多文艺论战如此,他与鲁迅和茅盾等的交谊往来也是这样。乃至于对泰戈尔和萧伯纳访华的时事的回应,仍是瞿秋白“构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环节”[1]。在瞿秋白频密的文学交往中,瞿秋白与鲁迅之间的私谊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的影响都甚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