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史观的兴起

第二节 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史观的兴起

现代左翼文学史观的兴起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图景的重要元素,其入思路径与生成演化逻辑与瞿秋白密切相关。瞿秋白基于个人历练和时代体验,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进行了精深宏阔的政治化思考,更因革命斗争情势与意识形态蓝图擘画的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革命化演述,从而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革命内爆(implosion)。以瞿秋白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史观的兴起,事实上正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入思路径和入世模式的一个常态缩影。

中国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史观的现代兴起,都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图景的重要元素,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无数革命先驱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战果。而倘若要数两三人代表左翼文学在中国文学思想史、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成就,则必有瞿秋白。瞿秋白不仅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传播者,也是中国左翼文学的倡导者、创造者和在场者。尤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形塑进程中,他更是促成其左翼转折的关键人物。钱杏邨1939年拟为其编十卷本全集,发刊预告中称之为“中国新文化的海燕”(图1)[38];李何林1939年编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将瞿秋白与鲁迅标举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39],书前分别附有鲁迅肖像速写一幅、瞿秋白(宋阳)青年时代相片一帧,可谓“文”与“貌”俱在。

img

图1 《〈瞿秋白全集〉发刊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