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妈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早晨,由于我和悠悠爸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早早上床睡觉的孩子比我们还早起床。可想而知,那个周末一开始就满是嘀咕、哭闹和抱怨,悠悠显然很不开心。
凭着我儿童专家的专业才智,我决定带悠悠到外面去吃早餐。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早餐店时,发现里面的人实在太多了。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又全部返回车上,再次帮悠悠系好安全带。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我只能向她保证可以吃到她最爱吃的甜品。就这样开了几百米,我们又来到了第二家早餐店,但这家排队等候的队伍跟第一家一样长。可是这时,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把悠悠塞回车上去找第三家早餐店了,只能在这里排队。
谢天谢地,等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入座了。到目前为止,虽说我觉得一切都还算美好,但是悠悠却一点东西都没有吃到。我知道,已经饥肠辘辘的孩子,下一秒钟,很可能就会变得极其不安分。悠悠当时才三岁,她的表现当然也只是三岁孩子的水平。当她被迫上车然后被迫下车,得到的只是一再的保证,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时,她是听不进“说话要小声”或是“要像个大孩子”这种话的。总之,这个时候要是让她合作一点,她很可能不会买你的账。不过,职业经验还是提醒我,要控制自己,不要让自己大发雷霆。跟家人一起享用温馨的早餐,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足的了。
看起来,一切就如我预料的一样,进展得很顺利,我没有对孩子大吼大叫。然而,就在我享受这份镇定的时候,悠悠竟然故意把她的勺子丢到了地上,而且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周围人一下子都朝我们这边看过来,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至少我感觉他们是这样的)。
当时,始终不作声的悠悠爸一脸不悦,看样子,他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幸好就在这时,专门为悠悠点的蛋糕送来了,我想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吧。于是,我给悠悠爸使了一个眼色,他开始帮悠悠掰开甜品,可是悠悠并不想把她的蛋糕弄得不完美,或许她更想自己用手拿着整块吃。
那时,从悠悠爸爸的表情中,我看得出他要失控了,大概心想:“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无法让她开心,我做什么都不能阻止她乱发脾气?”后来,我最不希望的事情发生了,悠悠把蛋糕、盘子和所有的东西都统统丢到了地上,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是不是想试试,如果把这些东西都丢掉的话,会引起怎样的反应。
就在这个时候,悠悠爸的忍耐力到了极限,失去了往日的冷静,而我更是手忙脚乱地向那些被食物溅到的客人道歉。悠悠爸则一把将悠悠从高脚椅里拎出来,这时悠悠的脚又不小心踢到了坐在我们身后那位男子的后脑勺,接着我又立即向他道歉。那一刻,情况简直是糟透了。悠悠爸抱着女儿冲出餐厅,所有人都盯着我们,悠悠更是不停地尖叫,对爸爸拳打脚踢。估计悠悠爸整个人都快气炸了,用力地推开门,连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响。门重重地弹了回去,巨大的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当这丢脸的一幕总算结束后,坐在我旁边的悠悠爸一脸歉意,“我怎么可能被一个三岁的孩子惹火呢?”本来想说些安慰他的话,可是想想自己当时的情绪,说心里话,不也有些气急败坏吗?
说实话,当时气急败坏的情绪真是让我们出尽洋相,我们两个人就像小丑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幕滑稽的闹剧。事实上,当我们面对重要的人际关系时,这种情绪化的反应难道不正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吗?然而,在生活中,不少父母正如我和悠悠爸一样,总是处心积虑地把焦点放在如何控制孩子的事情上,其实,我们最该专注的应该是那些真正可以控制的事情,那就是控制我们自己的情绪。
我们不妨想想看,当我们自己都失控了,还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力吗?想想我和悠悠爸在早餐店里的过激反应吧,为了控制我们那三岁女儿的幼稚行为,就连我们自己也变得幼稚了。虽说有些时候,嗓门提高八度把孩子斥责一顿,最后的确可以驯服他们,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呢?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早已不足为奇。
那么,既然这种情绪化反应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它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又该如何对付它呢?很多时候,为人父母常常会感觉自己手足无措,就算我们已经付出了,也总是无力应对,甚至连一点点感激也得不到。这种时候,身上太大的压力让我们无法敞开心扉、大步向前、继续努力。结果,多数父母都会觉得自己是差劲的、失败的父母。
然而,父母的角色是输不起的。我们接受的信息一再强调,要参与孩子的生活,要花时间跟孩子相处,要把家庭摆在第一位。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只会让我们感觉更害怕、更无助。另外,在家长的心里,还有一股强大的压力:对孩子的教育就如同一场考试,如果我们不能将上一代的成功与进步延续下去,就会一败涂地。
我知道,此时的你肯定已经对身为父母肩负的重担感同身受了,养儿育女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而失败的惩罚也是令人难以承受的。也许,偏激而又情绪低落的你甚至会想:“养个孩子,真的这么艰难吗?”答案对或是不对。说“对”,是因为教养子女的确是件严肃又艰难的事情;说“不对”,是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其实,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想要对孩子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那就必须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孩子表现如何,我们都能得出正确的回应。平衡好其中的艺术,就能教养出百分百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