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把委屈哭出来
73.让孩子把委屈哭出来
悠悠舞蹈班结束后,我去接她。以往舞蹈课结束后,悠悠都会在门厅等我,而这一次却见不到她的人。有家长告诉我,悠悠在教室里还没出来。我便到教室去找她。
教室里空荡荡的,我一开始还没看到悠悠,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她一个人坐在最后排的角落里,正哭得稀里哗啦的。
“怎么了,悠悠?”我吃惊地问。
悠悠看我一眼,很委屈地说:“老师……老师没让我参加下周的演出。”
原来是这样。悠悠在舞蹈班一直是最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她的舞跳得最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最多,因此她对自己特别自信。这一次市里有一个大型招商活动,特地找了悠悠所在的舞蹈班,让她们表演一个节目,悠悠满以为自己一定是无可争议的人选之一,不料今天老师宣布的人员名单里竟然没有她的名字。悠悠胆小,不敢去问老师,可是却又觉得心里委屈,所以大家都走了,一个人就偷偷地躲在教室里哭。
我轻轻地把悠悠揽在怀里,拍拍她的背,问:“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委屈?如果你觉得委屈,那就哭一会儿吧,哭完了我们再走。”
悠悠似乎得到了鼓励一般,放声大哭起来,甚至哭得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我轻轻地拍着她,一言不发地站在她的身边。这时,一位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教室,见到我非常惊讶地说:“你是孩子什么人?”
“我是她妈妈。”我回答。
“你是她妈妈?你竟然是她妈妈?”她的语气很奇怪,充满了诧异和不信任。我笑了,问:“对,我就是孩子的妈妈,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悠悠也抽抽搭搭地说:“她是我妈妈。”这位家长这才仿佛相信了,不过她非常不解地问:“老远就听到孩子的哭声了,你做妈妈的怎么也不管呢?”
“管什么?不让孩子哭吗?”正如她不理解我一样,我也不理解她的话。孩子哭,是因为她受了委屈,心里难受,需要通过哭泣和眼泪这个途径来宣泄,这正如身体痛了会呻吟、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为什么要管孩子呢?
“管什么?当然不让她哭了!”这位妈妈似乎更惊讶了,对于我的迟钝,她很不满地说:“孩子哭成那样,你还不管不问,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
这位妈妈看样子是一个心直口快而且喜欢打抱不平的热心人,她的“多管闲事”并没有引起我的反感,相反,对于她如此关心我的孩子,我很感激;但是对于她所说的“要管孩子哭”这一理论,我却有不同的看法。从孩子不会说话时起,哭就是他和外界交流、表达自己思想或情感的一种方式。饿了、困了、渴了、生气了、愤怒了、恐惧了……这等等一切的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哭”这种方式来表达,让大人们了解他的思想和感受。后来,孩子会说话了,能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了,但是“哭”依然是他们宣泄不满、难过、悲伤、愤怒乃至激动等种种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一旦有了不良情绪,都是需要及时排解和宣泄的。若是憋闷在心中,不但不利于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我一直对悠悠说:“想哭你就哭,哭出来就好了,这没什么丢脸的。”果然,“哭”成了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一般哭完她也就好了,不会像有些孩子把“哭”当作要挟大人的武器,她所需要的全部不过就是要我们能理解她、陪伴她,并给她一个自由的空间。
果然,悠悠哭完了,神色已经平静了许多,她自己拿起舞蹈鞋和衣服,对我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好。”我轻快地答应一声,牵起悠悠的手,转身往教室外走去,临走前对那位妈妈微微一笑,并轻轻说了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