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18.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豆芽菜”和“小胖墩”是孩子们给同小区的两个孩子取的外号——兰兰瘦弱文静,才刚上二年级便早早地戴上了眼镜;斌斌还没上小学,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稍高一些,但体重却几乎是同龄孩子的两倍,一走路浑身肥肉直颤,没走三步便气喘吁吁,更不要说跑了,因为这,斌斌一直是孩子们取笑的对象。

兰兰的爸爸是研究院的高级知识分子,学问很高,但身体不是很好。兰兰出生后,爸爸怕她像自己一样总是生病,于是对她百般呵护,照顾得格外细心:春也捂秋也捂,围巾帽子一样不少,平常饮食更是分外注意,除了讲究营养均衡,补铁补钙也比一般家长更加上心。然而这精心的照料并没有让父母省心,相反,兰兰比平常的孩子更容易生病,一年到头往医院跑,康复起来也比平常的孩子更慢。

斌斌自然是如今“流行”的肥胖儿之一,由于父母常年在国外,斌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疼孙子,孙子想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斌斌最爱去的地方便是麦当劳和肯德基,鸡腿、汉堡、饮料一样也不能少。这当然是斌斌发胖的原因,但他和兰兰一样,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锻炼。

缺乏体育锻炼的孩子要么身体瘦弱、容易生病;要么过度肥胖、行动不便,甚至会遭到孩子们的嘲笑,对身心都有伤害。要想孩子身体好,加强营养固然重要,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兰兰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斌斌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都让孩子们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机会,造成了不健康的身体发展趋势。

“豆芽菜”和“小胖墩”都是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所造成的后果。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这当然有认识上的错误,比如只要吃好喝好、加强营养就可以将疾病抵挡在外等思想让父母只注重外在条件的增强,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的自我抵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存在着意识上的错误,因为现代社会,父母往往更注重孩子的智育,却忽视孩子的体育。其实加强体育锻炼决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这一单方面的作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人格塑造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体育锻炼的作用远比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认识要深远和神奇得多。就发展儿童的智力而言,通过身体的走、跑、跳、钻、爬、滚等活动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思维和触觉、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协调发展,是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就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而言,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比赛可以强化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教导他们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早地学会合作与协调,他们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慢慢地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会化进程。

体育运动对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好处实在太多,而受现代生活方式的限制以及家长们意识中“重智育、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却造成了社会不断进步、孩子的身体素质却不断退化的局面。如今的孩子也很少能够享受到体育无拘无束、畅快淋漓的乐趣,这与家长们对孩子过度保护也有很大的关系。运动或竞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或者孩子们之间偶尔的争执与吵闹也是正常,然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大人们常常会过度紧张,甚至如临大敌。他们会像护崽的母鸡一样,张开翅膀,将孩子笼罩在自己的庇护之下,却不知这种行为不但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也剥夺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进步和成长的快乐。这一现象在女孩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因为女孩相对男孩而言显得更加娇弱,而父母对女孩的呵护似乎也更为小心翼翼。然而在这种呵护下,我们的女孩却往往更像温室中的花朵,不是变成“豆芽菜”便是成为“小胖墩”,无论身心都弱不禁风。

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专家称,四岁是开始体质潜能开发训练的最佳年龄,四至十二岁是实施该训练的最佳时间段。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像小鹰一样勇敢地飞向广阔的大自然,做游戏、进行体育活动、参加体能锻炼,将自己的小身体锻炼得棒棒的,为今后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