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个人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

61.把个人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公司的老总在考核下属的工作能力与业绩时,首先查看的是他们的办公桌。假如两个能力相当、业绩也不分上下的下属在面临升职的问题上需要做出选择时,他往往会选择那个办公桌看起来更整洁、更有序的职员。这或许会令一些人感到大惑不解,然而我却认为老总之所以这样做是很有道理,并且极具智慧的。因为办公桌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脸面,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秩序和效率都在这张“脸面上”显现出来,一个办公桌整洁而专业的人,不但能得到同事们的尊敬和喜爱,也能获得老板的信任与器重。

但是,如今我们的孩子却很少有整理和收拾自己房间、学习用品以及杂物等习惯,每个孩子走到人前都是光鲜整洁的,然而他们的房间却凌乱得不堪入目。一些家长实在看不下去,常常会大声呵斥甚至责骂孩子。然而,收拾整理也是一项技能,和其他一切技能一样,都需要家长的培养和锻炼。因此,与其指责孩子,不如教他们学会收拾和整理,并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孩子从三岁起就逐步具有帮助父母做简单家务的能力了,这时便是培养孩子整理能力的最好时机。孩子小,不能要求他一下子就学会整理房间、衣物等复杂的东西,因此可以从教孩子整理玩具这些简单的东西开始。

如今,凡是经济能力稍好的家庭都会给孩子买一些玩具,家长买,老人买,亲戚朋友也买,渐渐地,孩子就有了一大堆玩具。悠悠也是一样。可是玩具多了,麻烦也就来了,家里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玩具玩过之后,家里就像被“鬼子进村”过一样,到处都摊满了玩具,地上、桌上、沙发上,甚至床上都是玩具。我常常收拾玩具收拾得一肚子火。后来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要教会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这不但能养成孩子爱惜玩具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她自主独立、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于是我对悠悠说:“小朋友玩累了要回家,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让它们好好休息,明天才有精力陪宝宝玩,好不好?”

形象的语言激起了孩子的兴趣,也唤起了孩子的同情心,悠悠拍着小手说:“好!”于是我找来几个储物箱,分门别类地写上玩具的名字,然后教悠悠按照所写的玩具的类别将玩具放入不同的储物箱中。这一过程不能枯燥无味,因为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无法保持很久,假如整理玩具变成一项枯燥无味的强制性的活动,那么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抗拒。于是我常常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着玩具的声音对悠悠说:“谢谢你送我回家,小朋友!”悠悠很开心,一边回答:“不用谢。”一边收拾得更起劲了。当然孩子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将玩具分门别类地安放的,于是我会在和孩子一起收拾的过程中不断地问她:“这是什么玩具?属于哪一类?应该放入哪一个箱子里?”问的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就记住了什么玩具要放入什么箱子内,以后独自收拾时也能准确地帮玩具找到“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她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又学到了分类的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除了每次玩耍之后提醒孩子整理玩具之外,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和孩子对玩具来一次“大清理”。对于那些孩子已经失去兴趣或者已不符合孩子年龄的玩具,要专门准备一个大箱子,将这些玩具整理好放起来,然后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对于某些玩具,孩子隔了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新产生兴趣,这些玩具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新玩具一样,因此可以节约买新玩具的钱;有些玩具孩子的确已经不想要了,就可以把这些玩具送人或者捐出去,这相当于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我对悠悠通常是这样说的:“帮玩具找个新家吧,新主人会很开心,他会像你一样爱护它们的。”悠悠听了,往往会很乐意这么做。

一个会整理玩具的孩子,长大后也能整理好自己的人生。所以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把玩具送回家的同时,你也将好习惯送到了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