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美是女孩的第一要素
64.仪表美是女孩的第一要素
我们新搬的小区中央有一条景观河,河的尽头有一座凉亭,凉亭边上全是用细沙和小鹅卵石铺成的景观带。这是孩子们的天堂,周末、放学后,孩子们最爱到这里玩耍,悠悠的新朋友大多也是在这里认识的。
一天傍晚,悠悠和她的好朋友们正在这里玩,茜茜的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走过,茜茜大声问:“妈妈,有没有给我买好吃的?”
“买了……”话音未落,茜茜就像一只灵巧的猴子,连蹦带跳地跑了过来,从袋子里翻出一袋糖来。
“大家快来吃啊!我妈妈给我买了糖!”茜茜一声喊,小朋友们立刻扔下手中的沙子、石头,纷纷聚拢在茜茜身边,伸出小手要糖吃。小朋友们吵吵嚷嚷,挤成一团,唯独悠悠站在原地,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悠悠,过来吃糖。”茜茜妈妈招呼悠悠,悠悠很有礼貌地回答:“等一下,阿姨。”突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跑到车库边的公用水池边,拧开水龙头,洗起手来。洗完手后,她开开心心地跑过来,跟茜茜要了一块糖,和小朋友们一起吃起来。
茜茜妈妈看着这一切,感叹说:“你们家悠悠真爱干净,哪像我们茜茜,跟她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说了一千遍、一万遍了,还是记不住。”
我笑了笑,心想:“你说一千遍、一万遍都没用,是因为你只用一次行动就破坏了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天长日久的培养和锻炼的,而破坏孩子的习惯却只要一次看似无意的行为。茜茜妈妈一直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但是她却在孩子未洗手时允许孩子拿东西吃,当孩子用脏兮兮的小手将糖送入嘴中的那一刻,之前苦口婆心的教育全都化为了泡影。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教育也是如此。悠悠以前也有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的坏习惯,我为了改掉她的这个坏习惯也费了不少口舌。但孩子小,一转眼便会忘记,或者看到美味的食品便会兴奋,洗手什么的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我便制定了比较严厉的规矩:若是看到她不洗手就吃东西,那么这次这样东西就不许吃。悠悠也哭闹着抗议过,但我不为所动。经过了几次这样的教训后,“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观念就牢牢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洗手只是卫生习惯的一小部分,勤剪指甲、勤洗头洗澡、勤换脏衣服等都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就要通过讲故事、制定规矩等方式来促使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幼儿园里有一些孩子爱干净、讲卫生,而另一些孩子则邋遢、不讲卫生,我常常将这两类孩子放在一起比较,问悠悠更愿意和谁交朋友。自然孩子选择的是前者,我就趁机教育她也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吃完东西要擦嘴;不能将油渍抹在袖口或衣服上;别人的杯子不能用;要随身携带小手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宝宝。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只有强迫是不行的,不但效果不好,花费的时间也长,只有让孩子从心底接受并爱上那个干净、整洁的自己,才能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作是出自内心的追求。
当然,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孩子绝不能仅仅注重个人卫生,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公共卫生,这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之一。首先大人必须要做出榜样和示范,在公共场合不吐痰、不吸烟、不乱扔垃圾。每次带悠悠出门,我一般都会给她准备一个垃圾袋,有时装在她的口袋里,有时装在她随身携带的小包里,告诉她:如果有垃圾的话,比如吃剩的瓜皮果壳、食品包装袋等,如果附近没有垃圾桶,就先放在自己的垃圾袋中;吐痰也不能吐在地上,而要先吐在纸上,然后再放进垃圾袋或垃圾桶中。渐渐的,悠悠养成了习惯,有时还会把路上别人乱扔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当然,每当她这么做时,我都会伸出大拇指,大大地表扬她一通,以此来强化她的好习惯。
总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件平凡而细致的工作。妈妈一定要着眼于细节,有耐心并持之以恒,坚持一贯地要求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干净、整洁的好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