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学会表达爱
99.引导孩子学会表达爱
中国人历来不太擅长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尤其是“爱”字,更感觉难以启口、羞于张嘴。我们的父辈们是如此,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其实中国人内心情感的炙热和深厚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只是因为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教育让我们变得内敛和含蓄。欧美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热烈而直接,这是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并不能说这两种方式有什么高下低劣之分,但是爱不仅仅要藏在心里,也要表达出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体会到你的爱,这也是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的一个方面。
我和悠悠爸从不把对孩子的爱掩藏在心里,或许爸爸的爱更加直接、热烈一些。比如,爸爸最喜欢用短短的胡须去扎悠悠嫩嫩的脸蛋,悠悠一边躲,一边“咯咯”直笑;开心时,爸爸喜欢把悠悠高高地举到半空,疯狂地旋转,最后两人一起倒在地板上,悠悠尖叫着,开心地大笑着,这是悠悠和爸爸之间最亲密的游戏,连我在一旁看了都“嫉妒”;外出游玩时,如果悠悠走不动了,爸爸就会把她往肩头上一扛,悠悠坐在爸爸宽阔的肩膀上,舒适而又安心,悠悠称之为那是她的“专用宝座”。
相对而言,妈妈的爱要更加温和、细致,这与妈妈女性的角色有关。当然我也从不吝惜让孩子感受到我对她的爱,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都会亲亲她的小脸蛋,晚上临睡前抱她坐在我的怀里,一起阅读、讲故事。当孩子遇到挫折、生气或难过的时候,我会温柔地揽她入怀,柔声地安慰她,并告诉她:“妈妈永远在你身边,妈妈的爱永远陪伴你、支持你。”当她做了某件让我们高兴的事时,我会对她说:“孩子你真棒,妈妈爱你并以你为自豪。”当孩子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我也会对她说:“你做的事不对,妈妈很生气,也希望你立刻改正,不过你依然是妈妈最心爱的宝贝。”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是没有条件的,这不仅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是促使孩子改正错误的最好、最强大的动力。
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学会了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她对我们的爱。有时候我情绪不好,她会学着我的样子安慰我,用她的小手臂环绕着我,用小嘴亲亲我,即便我的心情再不好,也会很快开心起来。拥抱和亲吻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我送她去幼儿园,总要我在她脸颊两边亲了又亲,再高高兴兴地和我说“再见”。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似的问她:“你打算给爸爸妈妈亲到什么时候啊?”她一脸郑重地回答:“一辈子。”是的,在孩子的心里,和父母的亲密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她乐于接受,也乐于付出,并希望一辈子都不改变,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而被爱所包围的孩子和父母也一定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我很感谢悠悠幼儿园中班时的老师,那一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我和爸爸都收到了来自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一张孩子自制的卡片。虽然悠悠当时还不会写字,但是却用图画表达了她对我们的爱,令我们深受感动。后来每一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我们都会提醒悠悠为对方准备一份小礼物,有时她会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朵康乃馨,有时是帮我们“免费”做一次家务。礼物并不昂贵,但是却弥足珍贵,因为孩子学会了爱的表达,而我们则感受到了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与感恩。
“我爱你”这三个字不仅仅只限于用在情人与爱人之间,更可以用在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家人之间。我们常会对孩子说:“我爱你。”孩子也会常常对我们说:“爸爸(妈妈),我爱你。”这三个字是世间最美好、最温暖的字眼之一,有些家长很爱孩子,但是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或许认为这三个字羞于启齿。然而亲子沟通的十大规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每天拥抱你的孩子,并直接对他(她)说:‘我爱你。’”这三个字胜过世间的一切词语,孩子失败了、伤心难过了、一蹶不振了,任何鼓励和理性分析的话语都抵不过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句真挚的“我爱你”。研究发现,经常受到亲吻、抚摸和拥抱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加阳光,长大后也更容易战胜社会环境的压力。所以,学会表达爱不仅仅是孩子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做家长的责任。
爱要大声说出来,用语言、用行动表达出来。学会爱的表达会让这世界更加美好,让家庭更加温暖,让孩子更加健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