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女孩的问题上,切忌思想不统一

9.在教育女孩的问题上,切忌思想不统一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育者总是存在分歧,不能达成一致。

一天晚饭后,我和悠悠爸坐在沙发上,看着最近邻居们茶余饭后纷纷议论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因为悠悠幼儿园放暑假,跟爷爷奶奶回老家去了,所以,这是我们难得的消遣。当我们刚刚坐下,就被剧情吸引住了。

画面中,是一个很平常的家庭晚餐,眼看饭菜都摆好了,小主人公伊伊偏嚷嚷着要出去玩(这一点倒是跟悠悠很像)。

这时,伊伊爸从厨房里端出最后一道菜,看到孩子不懂事地在客厅中央哼哼唧唧,“咣当”一声就把盘子重重地放在了桌上。紧接着,这位“男主妇”就没好气地说了句:“没吃晚饭,不许下楼!”看着这一大桌子的饭菜,的确挺辛苦的,这一点,我和悠悠爸感同身受啊,如果我们费尽心思地张罗了半天饭菜,孩子不给面子的话,难免会有点小情绪。而伊伊不听继续发她的小脾气。伊伊爸没理她,自己坐在餐桌旁闷声吃着,吃完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去了。

这时,伊伊妈下班回来了。孩子见到妈妈,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又哭又发脾气。此时,从吃饭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钟头了。伊伊妈于心不忍,赶忙凑到孩子身旁,哄了又哄,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后来,伊伊妈想顺着女儿,准备带她下楼玩一会儿再上来吃饭。可是,伊伊爸就是不同意,还说出去了又会缠着买零食,晚饭还吃不吃啦?这时,伊伊哭叫得更厉害了。

从之前的剧情来看,伊伊爸最近工作有些不顺,心情比较差,看到伊伊这么不可理喻,再也忍不住了,拿起茶几上的杂志就朝孩子的屁股打过去。

尽管站在一旁的伊伊妈知道,伊伊爸只是想吓唬一下孩子,没有真打。但是,看到伊伊边用手捂着屁股,边喊“爸爸”那副让人心疼的样子,伊伊妈终于忍不住了,跟伊伊爸“唇枪舌剑”了一番。后来,这一家子,打也打了,吵也吵了,伊伊也老实了。

看到这里,我和悠悠爸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刚好到了插播广告的时间,我们才得以转移一下注意力,排挤掉这种负面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时,一向大大咧咧的悠悠爸突然冒出一句很有深度的话: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外交家啊,非常善于在矛盾的教育观念中钻空子。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感慨起来,是啊,孩子似乎从小就会找一种趋利避害的办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好像天生就有一杆秤——谁宠我,就听谁的,跟谁亲;谁管我,就不搭理谁,不跟他亲。话刚说完,我顿了一下,不由得感叹道:唉,孩子的这种行为其实也并非天生,她身边的每一位教育者,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者啊。但是,这些言传身教者的立场又是那么不一致,就像一群蜜蜂围着孩子嗡嗡直叫。孩子要去玩,爸爸不让去,妈妈又同意他去;孩子要看电视,爸妈不同意,可是爷爷奶奶却答应了。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孩子由老人带的话,总会把对儿女的爱加倍倾注到晚辈身上。诚然,我们常说爱的教育永远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爱里包含了溺爱,而且老人还容易把一些世故的生存哲学灌输给晚辈。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用奶奶教的一套来对付爸爸妈妈了。这种做法不免让爸妈感到措手不及,无可奈何,“嘿,翅膀硬了,管不了你了!”而另一方面,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常常会出现双重标准。就如故事中的伊伊爸扮演的是板着脸,甚至是挥舞拳头的“白脸”,而伊伊妈则扮演着时时处处安慰孩子,为了孩子甚至会跟“白脸”父亲争吵的“红脸”,其实伊伊爸妈的这一行为很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

我们常说,在一个家庭里,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该保持统一:不能一个让孩子这样,一个让孩子那样;更不能爸爸认为这样对,妈妈却认为这样不对;或是家长中的一方联合孩子与另一方作对。这样的话,不仅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不明白是非曲直,也容易助长他们与大人作对的“歪风”。

那么,教育者的思想又该如何做到统一呢?简单地说,就是需要教育者事先做好沟通工作。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其他成员都应表露出支持的态度,要默契配合,不让孩子发现内部有分歧。即使某个成员教育不当,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要背着孩子统一思想,统一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真正的爱。

同样,如果孩子由保姆带,你也必须跟保姆沟通好,让她了解孩子有哪些习惯,当然也要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气,跟保姆一起讨论教育方法。要知道,家长需要受教育,保姆也需要。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谈得上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