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想天开”里挖掘孩子的才华

34.在“异想天开”里挖掘孩子的才华

很多年前,美国有一个农夫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田里干活,突然有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其中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大雁要飞到哪里去啊?”农夫回答:“冬天来了,大雁要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另一个孩子看着大雁,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人也像大雁一样能在天空自由飞翔那该多好啊!”农夫听了,不但没有责备孩子的异想天开,反而微笑着鼓励他们说:“只要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后来,这两兄弟长大后,真的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飞翔的梦想

大家都知道,我所说的这两兄弟便是著名的科学家莱特兄弟。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人类能像大雁一样飞翔就如同痴人说梦一样。然而他们的父亲非但没有斥责他们,反而鼓励了这种“异想天开”。他虽是一个农夫,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但是他却知道如何保护孩子最为可贵的想象力,这一点实在令我钦佩不已。

然而,如今我们很多父母并没有这样的宽容与睿智,异想天开的孩子常常被他们斥责为“胡闹”。我记得有一天悠悠回来告诉我:“豆豆今天又挨老师批评了。”我问她:“为什么呀?”悠悠说:“老师拿着一张砖头的图片问我们:‘砖头能用来做什么呀?’大家都回答:‘盖房子。’只有豆豆回答说:‘打狗!’大家都笑了,老师狠狠地骂了豆豆,说他故意捣乱。”说完,悠悠也“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为老师的轻率感到遗憾,为孩子的委屈感到不平。多好的答案啊!虽然这可能并不是标准答案,但是这是多么聪明的一个孩子,他有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却被老师无情地冠以“捣蛋”的罪名。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批评与限制下,孩子的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禁锢,思维的活跃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如同从天而降的冷水一般浇灭了孩子创造性的热情。

这样的教育是可悲也是可怕的,所以我微笑着问悠悠:“你觉得豆豆说得对吗?”悠悠迟疑了一下,说:“我觉得他说得好像也是对的。我在漫画书里就看到过一个小朋友从地上捡起砖头,把狗狗打跑了。”

“对呀,其实砖头不只可以用来盖房子,它还有许多许多的用途。悠悠,你能开动脑筋,说出几种吗?”

“可以用来铺路、垫桌子、打坏人。”

“真棒!还能再想想不?”我鼓励地看着悠悠,悠悠接着又说出了好几种砖头的用法,其中包括:当板凳、卖给盖房子的人赚钱、砸核桃等有趣的答案,甚至还有一种用途是“当枕头”。谁会用这么硬的枕头呢?虽然听起来这是个好笑的答案,但是我一点都没有流露出嘲笑的神情,相反朝悠悠竖起了大拇指:“悠悠真棒!竟然能想出这么多砖头的用途!”悠悠开心极了,但她突然问我:“妈妈,那老师为什么骂豆豆?”

我愣住了,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的过错不是明智之举,但是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不敢说谎。于是我耐心地向她解释:“老师不是通晓一切的人,或许她只知道砖头的一两种用途,因此才会觉得豆豆的答案是错误的。”

“我知道,老师一定没看过那本漫画书。”悠悠对我的答案还算满意,点点头一个人去玩了。在孩子的世界里,原本就充满了无数异想天开的童趣,我只希望照本宣科的教育不要将孩子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不要以科学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孩子的答案,在成人所追求的“标准答案”之下,多少孩子的异想天开被扼杀在摇篮里,变成一个个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孩子的创造力建立在丰富的想象之上,想象力是孩子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就可以冲出生活的狭小空间,释放无限的热情与智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异想天开是孩子的智慧,而包容孩子的异想天开则是大人的智慧。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的母亲,一定要如同保护最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容许并鼓励他们“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