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
33.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在中国博大的语言宝库里,关于阅读的良言美句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孩子要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孩子不喜欢读书是很多家长的一个共同烦恼,孩子们对阅读的抗拒心理不仅让家长,也让老师堪忧。
“我的孩子整个假期都在电脑前玩游戏,让他看书他说无聊,跟他吼也不管用。”
“我的孩子可以在电视机前待一整天,可是,一提读书的事,他就跟你闹,打过骂过,还是这样。”
“我的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常常看得津津有味,忘了吃饭和睡觉。让她读一些科普知识的书,就会说这些书是‘破书’,看着没劲!”
多年以前,一位朋友就曾跟我说起过,她的女儿如何如何不喜欢阅读,就连故事书都不读,似乎对读字有一种恐惧感,作文自然也是写得很差,让她这个当妈的发愁不已。老师要求班上每位同学去图书馆借一本课外读物时,一向对阅读不大感兴趣的孩子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只好跟着同学到了学校图书馆。当别的同学都在图书馆里忙着找最优秀的课外读物时,这个女孩却忙着找本最薄、最简单的课外读物。图书馆管理员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十分干脆地答道:“阅读枯燥无味,令人生厌。”
在我看来,孩子不喜欢阅读,和阅读方式有很大关系。书本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只要能让孩子踏进去,他们还是会被深深吸引的。
在随后的几年,昔日朋友打电话给我,言谈中,我能感受得到她满心的欣喜和激动。原来,她的女儿在7岁那年,参加了一个专门为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举办的培训班。在此之前,我的这位朋友特意请教了一些权威教育专家,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后总结出,身为家长,要跳出打骂处罚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新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于是,才有了给女儿报培训班这件事。
这个培训班的要求非常简单:孩子们不必去读完自己不喜欢的书籍,而对于那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想读多长时间都可以。有了老师的这番话,朋友的孩子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令她自己都不可思议的是,在课本之外,还有这么一个广阔的阅读世界——名人传记、笑话选编、神话传说、科幻小说。朋友更是欣喜不已地跟我转述她的女儿说过的一句话,“我从来都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书啊。”
如今,这个女孩已经13岁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已经阅读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从托尔斯泰的小说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数不胜数。这个女孩的进步与成功,再一次告诉我们:只需要一些努力,任何孩子都会结识书籍这个人类共同的朋友,也都会爱上读书的。更关键的是,当家长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时,千万不能用打骂的方式代替冷静思考,当一种管教手段不管用的时候,就要停下来重新评估自己使用的方法。
从朋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来看,确实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下面就结合我引导悠悠阅读的经历,谈谈个人的经验和心得。
让孩子喜欢阅读,就要让她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能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感受阅读乐趣也是这个道理。
从悠悠小学一年级起,我就给她订了《语文报》。记得有一期,悠悠看到报上有个“读报知识问答”的活动,就主动提出参加,我当然是极力支持。最后一个题目是,“你对《语文报》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悠悠想了想,对我说:“我觉得《语文报》低幼版的很多内容都加了拼音,而题目没有加拼音,我想建议把题目也加上拼音。”我翻阅了几期报刊,确实是这么回事,就指导悠悠如何给报社提意见。一个月后,我收到一个写着收件人是悠悠的包裹,外面赫然写着《语文报》三个大字:悠悠惊喜地打开这个包裹,是一个获奖证书,还有一套精美的文具,原来这是活动主办方送给悠悠的奖品。悠悠开心地跳了起来,我也当即鼓励她说:“女儿,你真棒,以后要再接再厉啊!”有了这次经历,悠悠越发喜欢读《语文报》了,不仅会认真读完每期的文章,还参加了不少读报知识大赛。看来,当孩子发现书籍可以把他们带到有极大吸引力的地方时,兴趣的火花就自然点燃了。
凡读书就要身处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孩子而言,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能保证他们心情愉悦、集中注意力,这样才会有读书的欲望。
在我们家,我和悠悠爸都有读书的习惯,这种阅读习惯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她的心也随我们沉浸于书海中。要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强的,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想让孩子爱读书,家长自己首先要爱读书。
记得悠悠刚上小学二年级时,看到我读小说,一本接着一本,都是很厚很厚的,又那么多字,还没插图。她本能觉得长篇小说实在难读,也没意思,只是给大人读的,而她在这之前读的书大多是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我理解她的为难,就没说什么,考虑到悠悠的识字量以及阅读水平已具备了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而家里书架上又确实没有太适合她的书,于是,我就买了本《鲁滨逊漂流记》。
回家后,我没对悠悠说这是为了她买的,像平时拿回任何一本给我自己看的书一样,干完活我就自己去读了。那本书确实很有悬念,每天读完我都会顺口赞叹一句,然后有意无意地给悠悠讲一些情节。讲到引人入胜时,我就假装说,我刚读到这里,后面还不知道呢,等读完了再讲给你吧。没想到,在我的引诱下,挠得悠悠心痒痒的,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就顺水推舟地说:“要不你自己去看吧,妈妈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没时间一下子看那么多。”悠悠听了,也担心自己能不能读得懂,但是在我的鼓励下,她终究没能抵挡住文字的诱惑,说读就读了起来。事实上,这本书让悠悠越读越有兴趣,没费多大工夫,她就读完了,而且我发现悠悠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多地为悠悠选择适合她的书,从百科知识、文学类,到历史类、地理类等方面。当然,我也没有忘记准备一些工具书,以便她在阅读的过程中查找资料。当然,每当悠悠陶醉于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时,我也从不去打扰她。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沉浸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家长要做的是分享这种乐趣,而不是破坏孩子的心境。
总之,在培养和引导悠悠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一点:孩子的阅读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而家长更是担当着一个“总舵手”的角色。要想做一位好家长就该带领孩子在充满睿智、热情和深邃思想的文学天地里徜徉,快乐地享受如春日阳光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