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儿懂得娇蛮不是通行证

41.让女儿懂得娇蛮不是通行证

幼儿教育专家经研究发现,孩子在两三岁起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日常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在餐桌上见到好吃的,不管有多少人,直接就把盘子拖过来放在自己的面前;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不管当时是否有小朋友在玩,上去就抢,抢不到就大哭大闹;而当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时,却拼命护住自己的玩具,碰都不肯让他们碰。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有一个口头禅:“那是我的!”

认为任何东西都是“我的”,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只有“我”这个概念,而没有“你”和“他”。专家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是孩子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作为家长,若是不在这个阶段及时教育,帮助孩子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很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独占霸道的人。谁都知道,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不受欢迎的。所以,作为妈妈,从悠悠懂事起,我就不断地告诉她:“你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一次和悠悠说这句话是在一场电视风波中。那天,嫂子带外甥小胖到我家来玩。我和嫂子在厨房做饭,两个孩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我听到悠悠声嘶力竭的大哭声,吓得我和嫂子同时从厨房冲了出来。只见两个孩子正扭打成一团,悠悠力气没小胖大,被压在沙发上不能动弹,但是一只手却伸得老长,死死地抓住遥控器。嫂子冲上去,一把将小胖揪了下来,顺手在屁股上打了一巴掌:“谁让你欺负妹妹的!”

这下,小胖也放开嗓子大哭起来,一时间,两个孩子震耳欲聋的哭声几乎要将屋顶掀翻了。好不容易将他们安抚下来,我问悠悠:“你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好吗?”悠悠委屈地说:“他抢我遥控器。”小胖大声反驳说:“谁让你不给我看电视的?”“这是我家的电视,我要看什么就看什么!”悠悠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道。原来,孩子们一开始在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后来小胖不想看了,想看《迪迦奥特曼》,但是悠悠不肯调台,于是俩孩子为了抢遥控器,就打了起来。

“电视机是我的,遥控器也是我的,你要看回自己家去看!”悠悠见我来了,似乎感觉有人替她撑腰了,于是又理直气壮地加了一句。我又好气又好笑,拿过遥控器,对悠悠说:“电视机是爸爸和妈妈买的,不是你的;遥控器也是爸爸和妈妈买的,也不是你的。好了,现在全都还给我吧。”

悠悠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愣住了。我趁机接着说:“你是妈妈的女儿,小胖是妈妈的外甥,你们两人都是妈妈的孩子。所以妈妈一样地爱你们。现在,你们商量一下怎么看电视,商量好了就一起看;没商量好,谁都不许看。”

我拉着嫂子回到厨房,过了一会儿,悠悠怯生生地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们商量好了,我看一集《喜羊羊》,他看一集《奥特曼》。”我把遥控器拿给悠悠,蹲下来对她说:“悠悠,你要记住,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你也不是所有人的中心。遇到事情要大家一起商量,不能让别人都听你的,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让着你的。”

悠悠算是懂事的孩子,点点头。但我知道要让孩子养成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教育,不是通过几句话就能让孩子明白道理并自觉遵守的。于是在后来的教育中,我非常注意这一点。比如,在家庭中,我从不给悠悠搞特殊化,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吃,到哪里去玩也大家一起商量,绝不由着她的性子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在外面,我鼓励悠悠学会分享,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她学会了团结和协作,学会了谦让和宽容,也逐步形成了集体主义意识。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很好的方式。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自私,从第一次独占开始。”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本身并没有错,但一定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不要让孩子产生优越感和特权感。要告诉孩子:“你不是家庭的中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心灵高尚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