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个甜蜜的旅程

38.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个甜蜜的旅程

记得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犹太人在孩子刚懂事时,便将蜂蜜涂在书本上,让孩子去添,意思就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犹太人从小便被教育要快乐地去追求知识,因为知识带给他的是甜蜜、是愉悦。然而,我要说的是:不仅知识是甜的,学习也是快乐的。

或许有人会批判我这样的想法“离经叛道”,因为在传统教育中,人们的传统观念是:“学习必须不怕吃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甚至教育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岂不知,这样的教育方法在孩子尚未接触到学习前就留下了“学习是苦的”这样的印象,令他们油然而生恐惧畏难的心理。试想,当你的孩子还未正式迈入学习的行列时,便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又怎么可能指望孩子能敞开他的怀抱、欢欢喜喜地接纳学习、爱上学习呢?畏难怕苦不是孩子的错,谁不喜欢既轻松又充满乐趣的事情呢?大人尚且如此,又怎能要求一个孩子天生喜爱“吃苦”的事情呢?所以,明智的妈妈绝不可以将“学习是苦的”这一观念带给学龄前的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体验愉悦的事情。”

悠悠是一个挺要强的孩子,一般来说,只要她自己同意去做、去学的事情,她都会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刚开始发现这一点时,我挺高兴,心想:“这样的话,这孩子就不用操太多的心了。只要让她学习就一定能学得好。”于是我怀着窃喜的心情和悠悠提出让她去上英语、数学和音乐等启蒙班,说实话,是有一些贪心,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神童呢?有一段时间,我也难免有这样的想法,不能免俗。我原本以为悠悠会痛痛快快地答应,不料她竟然一口回绝了——只选了跳舞和游泳,她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个班。

“为什么?”我和爸爸问悠悠。

“因为学英语、数学和音乐太苦了。”

悠悠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她是从何而来这样的想法的呢?于是我便问她,她告诉我:“小胖哥哥每天早上都要被舅妈早早地赶起来背英语单词,他偷偷对我说,千万别学英语,太苦了。萌萌姐姐不也是天天被她妈妈逼着弹钢琴吗?有时候她想出来玩,她妈妈都不肯,还拿小木棍把她的手都敲肿了。”至于数学,她索性明白地告诉我:“我不喜欢数学。”

听了悠悠的话,爸爸第一反应便是“苦口婆心”地给女儿讲道理,告诉她学习就是要刻苦,否则的话将来会一事无成。可悠悠听了半天,丝毫不松口,气得爸爸举起手要打她,愤愤地说:“这孩子,这么小就怕吃苦,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孩子眼中的恐惧突然击中了我,我想:“假如就此让孩子留下‘学习是痛苦的’这样的体验的话,那么以后又怎能让她爱上学习呢?”于是我赶紧拦住爸爸,并对悠悠许诺,今后只要她不愿意去学的兴趣班,绝对不会强迫她去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对孩子的早教,既然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为何不自己负责起孩子的早教工作呢?而且我认为早教最重要的并不是要教给孩子多少知识与文化,也不是让她记住多少诗歌与单词,更不是让她早早地学会加减乘除、背诵九九乘法表,而是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她明白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充满了趣味与欢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觉地爱上学习,不以学习为苦。

我用快乐阅读的方法让悠悠爱上了识字和阅读;用卖东西、过家家等游戏让悠悠学会了数字和简单的运算;在旅途中,我鼓励悠悠与外国友人接触、交谈,激发起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对话与单词……悠悠当初所抗拒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松且充满了趣味,她完全忘记了自己当初坚决不肯学习英语和数学的“诺言”。

谁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先喜欢上这件事,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虽然学习需要勤奋,但是请妈妈不要在孩子刚接触学习的时候就给他灌输“学习一定要刻苦”这样的观念。“苦”在孩子的感官中就是令人不快的滋味,会让孩子产生逃避、退缩的念头。与其如此,不如让孩子多体会学习的趣味与欢乐,让他感觉到学习是“甜”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