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孩自己处理遇到的难题
72.教女孩自己处理遇到的难题
周末,我和悠悠爸带着悠悠到公园游玩。在草坪上,有一群和悠悠年纪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在踢足球。悠悠看了一会儿,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也想参加。”我想也没想,就回答说:“那好啊,你自己去和他们说。”悠悠答应了一声,蹦蹦跳跳地走过去了。
旁边一位带着一个和悠悠年纪相仿的男孩的妈妈见了,对我说:“我们家孩子也想去踢足球,可就是不愿意自己开口,都磨我半天了,硬要叫我去帮他说。”然后又转过脸对男孩用斥责的语气说:“你看你,连一个小姑娘都不如!长大后还有什么出息!”
说话间,悠悠已经走到了那群孩子那里。只见她先是张望了一番,然后朝一个稍大的、看上去好像是头的孩子走去。走到他身边,悠悠和他说了几句话,他也和悠悠说了几句,然后就跑开了,继续踢足球。悠悠站在那儿,背影似乎有些失落。但是过了几秒钟,她转身朝我们走来,脸上并没有不高兴或者难过的表情。
“怎么样?他们没答应你?”我用轻松的语气问悠悠。
“嗯。他说,他们的人数正好,所以我不能参加。不过,”悠悠回答,“他问我愿不愿意做啦啦队,我说不愿意,然后我就回来了。”
“丢死人啦!要是我的话,我才不去问呢!”一直在旁边听的男孩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悠悠奇怪地问:“为什么丢人?有什么好丢人的?”
“被人拒绝了还不丢人吗?我早就知道会这样,所以我连问都不去问。”男孩一脸自以为是的神情似乎激怒了悠悠,她大声说:“我才不丢人!像你这样连问都不敢问才丢人呢!他不是还请我做啦啦队了吗?我都没同意呢!我不是也拒绝他了吗?”悠悠气哼哼地转身去找爸爸了,那男孩的妈妈笑了,对我说:“你家女儿可真勇敢。”
我知道她说的是悠悠能坦然面对被他人拒绝的这件事。是的,遭受拒绝的滋味并不好受,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如此。然而,人的一生总要遭遇无数次的“被拒绝”,既然无法避免,不如早一些教孩子学会承受,坦然地、微笑着面对拒绝,培养孩子平和、淡定的心态。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注意培养悠悠“坦然接受被拒绝”的心理品质,因为看多了新闻、报纸上有关“求爱被拒,愤而杀人或自杀”的消息,这其实都是因为心理脆弱、无法面对被拒绝而造成的。有一句很俏皮的话:“我们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人认识人人爱?”说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一直告诉悠悠:你有权利要求,但是别人也有权利拒绝;拒绝有时并不是恶意,可能有不得已的理由,也可能只是因为对方不愿意接受而已。总之,无论怎样,都要尊重对方的决定;你可以选择生气,但生气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不如笑着面对拒绝,以平和、淡定的心态坦然接受,而不是愤怒和嫉恨。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在遭到别人拒绝时,难免会有挫败感和嫉恨感,这很正常。但是作为家长,不要因此而带有情绪,更不要参与其中,用大人的权威来迫使对方做出改变。比如,我曾见到过一些家长因为自己孩子的要求受到拒绝,便“挺身而出”,用哄骗、利诱甚至威胁的手段,来迫使拒绝方改变决定。要知道,你不可能一辈子做孩子的“保护神”,假如孩子一被拒绝就找大人帮忙,那么他永远都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更无法承受被拒绝的滋味,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被拒绝”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有可能来自友情、爱情甚至亲情,让孩子在幼年时便体验一下“被拒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人要做的只是鼓励孩子坦然面对和接受。假如想让对方做出改变,也必须要由孩子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家长不应过多地介入,更不应将不快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要让孩子懂得:拒绝和被拒绝都是平常事,要用平常心对待平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