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养女儿最珍贵的养料

100.家是养女儿最珍贵的养料

不久前在《知音》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竟然疯狂地杀害了自己的姑姑以及姑姑家两个九岁和四岁的孩子,起因竟然只是因为姑姑不让他玩电脑。案发后,孩子的父母都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己在外打工,将儿子寄养在姑姑家中,但拼命挣钱,也算对儿子尽心尽力,儿子怎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

其实回顾这名十二岁少年的心路历程,惨祸的酿成并不是毫无端倪的:孩子成长于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重新组建了家庭,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因此就把他寄养在姑姑家。虽然姑姑待他如同亲生,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连他自己都说:“姑姑待我比亲儿女还亲,我要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报答姑姑。”但是即便姑姑一家人待他再好,他的内心却始终没有安全感。“他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爱哭,那是因为他的生活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有爸妈却没有家,像一片风中的叶子那样飘来飘去,没有让他觉得踏踏实实的爱和依赖。”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他沉迷于电脑游戏,姑姑威胁说要将他送走时,他忍不住内心的恐惧,向自己最亲近的人伸出了屠刀。

读完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不禁掩卷叹息:虽然孩子的父亲自认为对待儿子也算“尽心尽力”,但养孩子不是养小动物,只要吃穿不愁就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他只想着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对于每一个极度渴望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来说,只有父母的怀抱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其实每个人长大后的性格与脾气都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尤其是与他童年时的家庭生活有关。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孤僻,待人冷漠,容易产生仇视等极端心理,脾气也比较暴躁;受到父母过度溺爱的孩子则比较自私,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任性而懒惰;而在父母比较苛刻严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则比较自卑、懦弱,缺乏自信和勇气,容易自我否定,遇事慌张、没有主见;只有在平等、民主、宽容和自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拥有宽容、温和、自信、勇敢的性格,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敢担当、品德优良的人。

六岁之前是孩子性格与脾气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尽力为孩子创造平等、民主、宽容和自由的家庭氛围,对比物质条件而言,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需要爱和温暖的时候用双手紧紧地抱着他;在孩子彷徨迷惑的时候及时为他指引方向;在孩子痛苦伤心的时候为他擦去脸上的泪痕;在孩子偏离成长航向的时候及时帮助他摆脱错误,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我的家中,无论有多忙,我和悠悠的爸爸都会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认为这种投入是一切投入中最有价值的,因为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那块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和他共同走过人生最初的时光,这将成为每一个妈妈最可贵的财富。事业和财富远远比不上孩子的童年以及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来得重要,这个道理作为妈妈一定要知道得越早越好,因为事业可以等待,而孩子的培养等不得;财富可以从头开始,而孩子的童年却无法重来。

爱孩子就多陪陪他,让家成为孩子真正温暖的港湾。远离暴力、指责、冷漠和溺爱等一切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注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不惜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这其实是最愚蠢的做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温暖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