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地位

(一)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地位

2013年6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角度,摆在国家发展的中心位置。我们要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需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2]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点上,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习近平等领导人,在科技观上有着同样的认识,就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振兴科技。习近平总书记把技术创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其作为事关国家兴衰的全局性任务,创造性地将其与时代新特征相结合,并对新时代的技术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只有把科技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才能使得我国的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理念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汲取历史教训,总结出时代规律的基础之上,并根据新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矛盾、新变化,着眼于国际国内作出的重大判断。就国内情况而言,从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始终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各行各业取得突出进展,技术创新的回报率正逐步增加,在各个领域都已经逐渐起到关键作用。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逐年增多,而且在特殊领域我国技术已经超越西方强国,处于行业前沿水平,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逐年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和我们科技强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我们技术创新现状还面临诸多困境,比如技术创新发展时间短,基础不牢,呈现先天性不足的缺陷,许多核心技术都需要从西方大国引进,而本土的技术创新却缺乏动力与原始技术创新,这决定着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面临天花板局限。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上面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国内各行业发展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吸收运用不足,技术创新的研发并没有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创新与市场之间出现不协调。因此,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必须站在国家高度,重点突破技术创新这一难关,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全球角度来看,世界各种技术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正不断地威胁着、取代着传统技术产品的生存,这对于主要依靠人口优势的我国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但也是一个重大机遇。因此,我国必须抓住这个技术创新历史机遇期,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要赢得现代化的国际竞争,就要执技术创新领域的牛耳。[3]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技术研发的协同合作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制约因素,能否将技术创新体系化,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4]

新时代技术创新思想战略性地将技术创新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有机联系起来。在全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技术创新,掌握全球科学技术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的出发点。”[5]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与重要尺度。以史为鉴,我们不努力创新就会落后挨打,同样,我们技术创新速度慢了也会落后挨打。当前国际竞争主要集中于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占领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打破其他国家对部分核心科技、关键产业的垄断,并将竞争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引领世界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愿景:中国争取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2030年争取位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将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跻身全球科技创新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