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

(五)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

新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必须高度重视“人”作为生产力系统“活的”要素的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工作者队伍,这为我们作出世界层面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条件。人才是技术创新系统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他提出:“综合国力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国家间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摆在首要位置的资源,也成为评判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谁能用更为高效的方式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更多的资源和更大战略优势。”[15]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他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16]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吸引海外科技人才,他强调:“如何用恰当的、有吸引力的条件招揽世界上的技术创新人才,是我国对外开放最为重要的一环。”[17]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科学家需要一个具有更大自主权的空间,不应该为了“取得进展”而仓促行事,也不应该受到严格制度的限制。“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18]这样才能激发技术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产出更多的创新型成果。他鼓励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作出反应,努力推进核心技术研究,并向世界科技“高地”迈进。

技术创新能力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坚定不移沿着技术创新之路前行,培养创新人才是重点。技术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其基本前提就是得有一批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创新驱动”其本质就体现在“人才驱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出了相关战略思想——“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人才思想在发展中不断地与时俱进: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育人思想和对人才不拘一格的选取方式,到“四有”人才观,到“科教兴国,创新为本”理念,再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发展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从规模、结构到素质都较合理优秀的科技人才思想。对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技术创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和结构不均衡,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19]所以,要发展技术创新,务必将“人才就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树立起来,遵循“服务发展、人才优先、高端引领、创新机制、服务发展、整体开发、以用为本”的方针,建立健全我国人才交流机制,施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等引才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给予各类人才以机会、舞台、空间。除此以外习总书记还指出:我国面临的科技人才总量较多,但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建设等领域领军人才较为缺乏。此外,还存在人才选拔方式制度的弊端,部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被不合理配置,存在人才发展方面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存在人才激励体制过于重视学历、轻视能力,过于重视资历、轻视业绩等,还未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作为主要条件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存在人才激励的政策体系不健全,用相对应的工作条件以及薪酬对人才进行激励的体制远未实现等问题。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创新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指导意见。第一,对于人才管理机制的建立要灵活便捷,对人才的运用要合理,要加入人才测评体系,将流动、使用、作用发挥等环节中存在的障碍打破。第二,对教育投入要逐步增加,全面施行素质教育,持续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高质量人才的数量不断提升,努力打造适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第三,对国外优秀人才应加大引进力度,建立健全国际人才引进体制,优化国际人才引进计划,要加大力度将海外人才不断引进来。习近平还呼吁广大留学生,希望他们坚持“四个全面”,希望他们不断拓宽视野,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奠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能力基础。

三是坚持完善人才机制,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下,我们党对于人才的管理工作应健全宏观领导与微观运行、协作与分工互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原则”对人才管理工作职能部门进行合理划分,将人才管理工作中互相推诿和执行不畅等隐患尽量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