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
技术创新是一柄双刃剑。从积极方面来看,技术创新创造了许多正价值。一方面,人类通过技术创新得到了较好的生存和发展。技术创新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使人类在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方面得到巨大的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了革命性的提高。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改变了人的各个方面,使人的能力与素质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一步步增强,人类变得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在工具理性的主宰下与经济、物质和享乐主义的作用下,技术创新带来物质辉煌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空前的生存危机。比如,海德格尔认为:“解蔽贯通并统治着现代技术,它是一种促逼,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横蛮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1]现代技术把自然与人变成了待利用和开采的“持存物”,这样,人便成了工具或手段。普鲁特认为工程师将指引人类前进,一项从未召唤人类去面对的责任落到了工程师的肩上。[2]普鲁特指出的工程师的责任正是对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的责任,技术创新在工程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给了人类许多需要解决的负面难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技术创新已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人为的技术创新实践中的负面效应,是指对技术创新成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技术创新成果被滥用或误用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导致人们丧失了对自然应有的尊敬和敬畏,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滥用。现代意义上的“控制自然”观念的确立是基于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理性主义。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道主义,颂扬人的力量,催生了“一种不断增长的对自然奥秘和效用的迷恋和一种要识破它们以获得力量和财富的渴望”[3]。正如莱斯所指出的,技术创新人为的负面影响正是人类控制自然、滥用自然资源以获取财富与力量的后果。
技术创新的人为性的负面效应在现实中层出不穷。例如:核技术既是高效能源,也可作为毁灭性的杀伤性武器。至今核武器并没有被完全销毁,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新的核军备竞赛,核战争的阴影仍笼罩在人类的头顶。工业文明的无节制地膨胀和对经济利润贪得无厌的追求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学家告诉我们:“目前,我们每个小时都在消灭一个或更多的物种——大部分小的植物和昆虫随着世界上广阔的热带雨林被火烧、砍伐以及被推土机消灭而消失。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先前正常时(未发生大灭绝时)快几千倍。”[4]在网络方面,网络犯罪类型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窃取机密情报或进行金融诈骗、治黄贩黄、侵犯知识产权或进行煽动性政治宣传等等。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都具有不确定性的负面作用等。
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实践中自发的负面效应,是指正确使用技术创新成果的过程中自然引发的一些负面效应,它是与技术创新的正面效应相伴而生的不良后果。例如有学者认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够在有限的生物圈内确保经济的无限增长。”[5]技术创新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自然界发生某种变化,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影响不明显时,人类是不易察觉的,一旦对自然界的破坏程度超过自然承受的限度,大自然就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报复人类,给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严重甚至毁灭性的后果。弗·卡普兰在《转折点》一书中也写道:“空气、饮水和食物的污染仅是人类的科技(创新)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一些明显和直接的反映,那些不太明显但却可能是更为危险的作用至今仍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科学技术(创新)严重地打乱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6]例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等已经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负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