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理论的视角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视角

技术创新本体论意义的价值是指技术创新本身就具有价值。此种价值一般是指其具有自然的、工具性的价值。如果将技术创新主体纳入技术创新本身之中,那么,价值创新毋庸置疑是含有价值目标、价值原则、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价值问题的。如果从技术创新的目的来看,技术创新必然会含有人类进行此种活动的价值理想与价值目标,因此在此视域下,技术创新也是蕴含价值问题的。如果将技术创新的后果与使用的反馈纳入其范围之内,那么技术创新必然会有善的价值或者恶的价值之分。由上可知,在一定语境下,技术创新必然会含有价值问题,或者说它是价值负载的。从技术创新的本质来看,价值和技术创新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技术创新是人类生存发展中对技术的扬弃的实践过程,也是技术创新主体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不论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指向,还是从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后果来看,技术创新总是体现人们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两者不可能完全一分为二。如果把价值与技术创新看作主客体关系,那么,两者是一个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价值通过教育、公众舆论、法律和技术创新主体自身的价值观等渗透到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及后果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层面,促进价值的更新与发展。从整体来看,这是人类同一实践过程的两方面。

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观点来看,其渗透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传统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的价值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益的增长;二是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它主要是指其技术竞争力的增强和创新管理经验的有效积累。具体而言,技术创新从多方面看都内含价值问题。从技术创新理论预设来看,首先,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大多以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为理论基础,并以“效率”与“解决问题”作为其理性与合理性。这种“效率”与“解决问题”便是技术创新的价值标准。例如,柏拉图就认为技术是解决吃穿住行的工具性的东西,而非实现人的超越于内在追求的东西,技术是缺少自律性与自足性的东西与事物。另外,孔子与庄子也看到了技术的积极价值,他们认为技术是工具性的,技术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是改变人类生活与精神状态的重要力量。这种预设先天地将技术创新的道德观导向利润与物欲的实现。因此,价值功能与技术创新是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的。从系统论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与外部系统相互作用、交换的系统,技术创新需要不断从外部系统摄取负熵以维持自身的平衡与发展。首先,技术创新主体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信息,摄取有用和有序的信息及“能量”以利于自身的生存与进步。其次,技术创新客体也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资源的交换与流动,这是技术创新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活动。而且,技术创新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等等。在技术创新系统内外进行信息与资源交换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系统被融入了外部系统的价值目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技术创新内在的矛盾正是科技创新价值困境的表现,技术创新的内在矛盾也是其价值矛盾的内涵。技术创新的内在矛盾包括技术创新实践与技术创新规范之间、科技创新目的与手段之间以及科技创新功能与科技创新结构之间的矛盾。技术创新规范是社会性的长远性指导原则,而技术创新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按自然规律进行的活动。这之中蕴含了技术创新的社会性功能评价与技术创新的结构性构成之间的内在本体论的矛盾。技术创新作为工具性手段与其预期目标是存在矛盾的。技术创新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自身也可能变成目的。这便形成了目的与手段的模糊。这些矛盾正是技术创新价值困境的内在表现,而且,技术创新的内在矛盾也是其价值矛盾的内涵。从技术创新主体来看,技术创新主体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他们是技术创新价值的主要的载体。技术创新主体的目的与技术创新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但两者又统一于技术创新实践。两者相互作用构成了技术创新的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