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兆友.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2]夏保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易显飞.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4]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M].陈嘉映,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5]Lewis Mumford.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M].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INC,1934.

[6]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王千克.价值之探求[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8]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M].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刘继.价值和评论:现代英美价值论集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0]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1]罗素.宗教与科学[M].徐奕春,林国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3]吴国盛.自然哲学:第1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4]卡尔·波普尔.波普尔思想自述[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5]A N Whitehead.Process and Reality[M].London:Cambridge Press,1929.

[16]邬焜,李建群.价值哲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7]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详,张军扩,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8]远德玉.企业技术创新概说[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19]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M].王朝晓,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0]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1]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绛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2]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3]陈凡.技术与哲学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24]乔瑞金.科学进步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25]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6]詹颂生.科技时代的反思: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及其对策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7]马克思.哲学的贫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8]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M].冯禹,向世陵,黎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何亚平,张钢.文化的基频:科技文化史论稿[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3]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M].周昌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4]内森·罗森伯格.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王文勇,吕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5]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6]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生,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8]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卓如飞,曾聪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9]希拉里·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M].应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40]R M Hare.The Language of Moral[M].London:Oxford clarendon press,1952.

[41]孙伟平.事实与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2]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3]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4]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5]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6]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7]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林方,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8]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M].毛盛贤,孙港波,刘晓君,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9]威尔逊.论人的天性[M].林和生,吴福临,王作虹,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5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1]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M].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3]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4]麦金太尔.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5]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56]李德顺.价值论: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7]王玉樑.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8]王玉樑.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9]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0]易显飞.科学技术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61]远德玉.过程论视野中的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62]许良.技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3]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64]易显飞.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6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三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2]李兆友.技术创新主体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73]梅森.自然科学史[M].周煦良,全增嘏,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74]星野芳郎.未来文明的原点[M].毕晓辉,董守义,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

[75]让-伊夫·戈菲.技术哲学[M].董茂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6]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7]Mansfield E.Industri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New York:W.W.Norton,1968.

[78]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9]特雷弗·I.威廉斯.技术史:第六卷[M].中国工业大学等六所高等院校出版社,译.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80]远德玉,陈昌曙.技术选择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81]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孙喜杰,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8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5]尤立群.文明的支点:科技发展与世界现代化进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6]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伍况甫,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87]让娜·帕朗-维亚尔.自然科学和哲学[M].张来举,葛仁雄,译.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88]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宋祖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89]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M].魏楚天,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9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91]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9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3]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94]威廉·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王晓毅,陈育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95]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刘武,等,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6]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7]杨怀中.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8]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99]William E Akin.Technocracy and the American Dream[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100]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01]A.J.麦克迈克尔.危险的地球[M].罗蕾,王晓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02]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元,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3]Jean-Francois Lyotard.The Inhuman:Reflections on Time[M].trans.Geoffrey Bennington,Rachel Bowlb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04]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5]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6]张华夏,张志林.技术解释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7]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08]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李小兵,谢京生,张锋,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09]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110]Hans Jonas.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M].Chicago: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1984.

[111]梅汝莉,李生荣.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112]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3]刘大椿,等.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14]朱亚宗,王新荣.中国古代科学与文化[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115]王前.技术现代化的文化制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116]安德鲁·芬伯格.可选择的现代性[M].陆俊,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7]张扬.科学、技术与社会[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