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启蒙思潮与政论报章的兴起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章 救亡启蒙思潮与政论报章的兴起
晚清中国“报章兴”的时间节点在维新变法时期,其标杆是作为维新派报刊重镇的上海《时务报》。其后,维新派和革命派知识分子以日本和上海租界为基地创办的一批政论报章,因应救亡启蒙和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潮流而迅猛崛起。其中,梁启超主笔政的《清议报》《新民丛报》,标志着晚清政论报章日臻成熟;《苏报》《民报》《甲寅》等革命报刊,见证了近代政论报章的辉煌时代。戈公振指出:“清代文字,受桐城派与八股之影响,重法度而轻意义。自魏源、梁启超等出,绍介新知,滋为恣肆开阖之致。留东学子所编书报,尤力求浅近,且喜用新名词,文体为之大变。”[17]晚清留东学子所编书报,时间上与1901年底停刊的《清议报》相衔接,政治立场则大多倾向革命。晚清中国报章之兴引发的文体之变,既关乎一代文运之盛衰,更促成了中国文学和语言文体的古今之变。
清末民初,是政论报章和政论文学鼎盛的时代。这一现象,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乏来者。不过,近代早期中文报章的创办与发展,则要从海禁开放以后西方传教士和口岸知识分子的办报活动说起。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史过程中,来华传教士和口岸知识分子扮演了先锋角色;其所创办的一批中文报章,亦曾发挥过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