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凯恩斯也是“大傻瓜游戏”之类的投机者。据《投资的艺术》(凯恩斯文集)介绍,凯恩斯的投资经历可以从1919年6月他从财政部辞职为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05~1919年),凯恩斯进行少量个人投资并向朋友们提供咨询,他的交易量有限,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储蓄;第二阶段(1919~1946年),凯恩斯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同时代客理财。他担任过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财务总监、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协会的主席及几家投资公司的董事。这些年间,他的收入主要来自金融投资收益,只有小部分来自学术活动。

凯恩斯起先主要从事外汇投机,也涉及一些股票和商品期货,但收益很有限,有一段时间甚至亏损累累。1919年秋季,凯恩斯认为,由于英国物价增长速度快于美国,所以英镑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必然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高于英国,英镑对这三种货币的汇率将会上扬。所以,凯恩斯做多美元,做空法郎、马克和里拉。这种判断在一段时间内是对的,到1919年年底为止,凯恩斯共赚了6000英镑。在此激励下,凯恩斯和一位朋友于1920年1月组建了一家合伙人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炒作外汇,在短短几个月内,公司仍延续1919年的投资决策,成绩斐然。可是在1920年5月左右,法郎、马克和里拉出现逆转,对英镑升值,虽然时间不长,却足以让凯恩斯出局。若不是凯恩斯的主要债务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话,他早已破产了。凯恩斯向一位金融家写信透露:“我本人不可能参与投资,因为此前的损失已使我无力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进行投资。但以目前的价位,任何人介入都会前景光明。对自己经营无方导致无法利用目前的机会,我深感痛惜。”幸亏朋友们从没怀疑过凯恩斯的金融天分,借钱给他继续炒作外汇,而凯恩斯仍确信做空法郎、马克和里拉是不会错的,这次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到1922年,凯恩斯不仅还清了亲友们的债务,自己还赚了近3万英镑的纯利润。

在1922~1929年的5年中,凯恩斯的投资收益低于《银行家杂志》指数,说明他的投资仍不是很成功的。到了1929年以后,凯恩斯的投资收益才比市场表现好,显示出他超人的投资能力。

凯恩斯1946年去世时,他的净资产达到了411000英镑,而1920年时其投资组合仅价值16315英镑。也就是说,凯恩斯获得了13%复利的年收益率,在通缩严重且遇到1929~1932年和1937~1938年两次经济大衰退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属不易。巴菲特在回应人们对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投资业绩的质疑时曾提醒大家:要看格雷厄姆是在什么状况下投资的。

历史上,比凯恩斯更会在股市中赚钱的西方经济学家只有18世纪的李嘉图。21岁的李嘉图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其财产不过区区800英镑,30年后他去世时,留下的财产价值达到675000~775000英镑,这说明他每年获利达28000英镑。

img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的作者马克·斯考森介绍,李嘉图早期主要财投机政府公债,投身规模10倍于现金市场的期货市场。李嘉图的一位同时代人这样描写他:“有人说他反应极其敏捷,能够在大市变化时察觉到股票(政府公债)相对价格之间可能出现的任何偶然差额。”李嘉图主要从事短期交易,而且他“会将一大笔资产中的一小部分变现”,一般是一天200~300英镑。李嘉图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从事的都是小额交易,就算出了问题,也没什么好心疼的。”

19世纪初叶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政府依靠证券交易来保证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李嘉图与他的伙伴经过激烈的竞争,获得了1811~1815年战争期间所有的政府贷款承包人项目,财富再次飞速增值。

但后人并不满足于李嘉图的暴富仅仅是日积月累的一次次投机成功的说法,一些人认为,当时英国股市存在一个小圈子,里面都是操纵市场的行家,他们被称为“熊市投机家”,因为他们往往会在政府债券市场上进行“熊市奇袭”,而李嘉图就是这个小圈子的首脑。李嘉图及其圈子设法使公众出现恐慌,进而使统一公债的价格急剧下降,再以低价收购并从较高的利息率中获利。有人就指责李嘉图1810年写那本名为《金块的高价》的小册子的目的就是想压低债券的价格,事实上1810年后期债券价格果然迅速下滑。

尽管凯恩斯与英国财政当局的关系要比100多年前的李嘉图更为密切,但没人指责凯恩斯因此发大财。受20世纪20年代后期股市崩溃的影响,大牌经济学家的影响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1926年,一位瑞士银行家在向凯恩斯表示对未来股市的担忧时,凯恩斯却坚定地说:“我们的时代再也不会出现进一步的股价下跌了。”1928年年末,凯恩斯写了两篇文章,再次预测华尔街不会出现衰退。

当然,最惨的是美国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费雪。费雪不仅写了30多部专著,而且勤于从商,他在1912年取得了名为“罗拉代克斯”索引卡片系统的专利,即在卡片底部切一个槽,通过这个槽把卡片固定在一条金属带上。尽管至今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还在享用这个发明,但是当时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采纳。费雪于是在1913年成立了生产和销售“罗拉代克斯”的公司,12年后,公司被收购,费雪也因此身家百万。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大经济学家很快成为20世纪20年代的“华尔街的先知”,费雪一边大力鼓吹“新经济”的美好未来,一边通过保证金购买了大量的小盘成长性股票。据估计,在股市最高峰时,费雪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1000万美元。

1929年秋,华尔街股市摇摇欲坠,费雪在9月告诉《纽约时报》“股票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但绝没有任何崩盘的可能”。1929年10月16日,星期一,离股市崩盘不到两周,费雪发出了好几代人都不能忘却的预言:“股价看来永久地达到了较高的稳定水平。”

虽然当年年末道指从9月3日的最高点381点跌到200点,费雪仍写了一本名为《股市崩盘及以后》的书为自己辩护,而且认为“至少就近期来说,前景是光明的”。

费雪在股市中的朋友兼对手、当时以看空闻名的技术分析家巴布森说过一句绝妙的话:“不幸的是,我不能像一个医生那样把自己的错误埋葬在一米多深的地下。”费雪在股市中的财富被随之而来的大崩溃彻底埋葬了。幸亏他妻子的姐姐很富有,才把他从破产中拯救出来。1935年,费雪在耶鲁大学被强制退休,穷困潦倒,他寻找各种致富的办法想东山再起,比如发明一种可折叠的三条腿椅子,却无人问津。1947年,费雪患癌症去世,欠了亲友一屁股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