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新常态”——威廉·格罗斯新语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新常态”——威廉·格罗斯新语

被誉为债券天王、PIMCO创办人暨投资官威廉·格罗斯(William H.Gross)每月的投资展望专栏向来为全球投资家所重视,2009年这半年多来,格罗斯专栏的主题一直未变,就是提醒大家关注“新常态”(New Nomal)。

有新,必有旧。中国业内很流行的《对冲基金风云录》的作者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在2009年年初的彭博电台上说自己是“多头市场的孩子”,被格罗斯认为是“旧常态”的绝妙写照。

img

威廉·格罗斯(图片来源:TED演讲)

自从比格斯从事金融业以来,在市场下跌时买进总是有利可图,因为市场、经济、企业获利以及资产跌后必然反弹并再创新高。格罗斯解释,这不仅是他的经验之谈,根本上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这么运作的。经济增长,企业获利也增长,就像孩子们会长大。我想,这就是为何他会说自己是“多头市场的孩子”,不但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亲身的经历,还因为经济增长与资产价格上涨几乎就像一场自然演化,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人就是这么长大的,巴顿想说的是,资本体制也是这么成长的。

不幸的是,现在这个成长过程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裂口,因为我们得面对去杠杆化(Delevering)、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与政府加强监管(Reregulation)。格罗斯认为,这三股可合称为DDR的力量,意味着:如果你自认是多头市场的孩子,现在就得成长为知所进退的成年人了;要认清世界已大不相同,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不会回到美好的老日子。我们正在迈向“新常态”,这将是一段经济增长缓慢的日子,企业盈利相对停滞;政府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与监管,赤字膨胀;消费者不再疯狂“血拼”,而是开始像日本人那样,存钱存到进坟墓为止。

格罗斯花巨资买了一座豪宅,引来媒体的猜疑,而格罗斯在一期的专栏上粉碎了不少人的期盼。他表示,美国原先的房市发展模式是鼓励民众自置房产,政府的资助压低了房贷利率,而且房贷利息支出可以抵税,加上监管当局对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与房地美姑息纵容,促成了美国长期的房市荣景和泡沫化。而今天,原先的房市发展模式已垮掉,这从房屋自有比率下滑就可以看出来,美国民众的房屋自有比率已从69%的顶峰显著回落,看来将跌至65%的“新常态”水准。

说句题外话,中国人如果见现在美国房价便宜想抄底,得考虑如果不是美国人,就没法享受房贷利息支出抵税的优惠啊。

还有就是影子银行系统的垮掉,让美国人终于无法轻易举债消费,储蓄率已节节升高,消费支出则下降,也同样走向新常态。

按格罗斯的判断,“新常态”来临时的投资策略是:第一,全球政策利率将长期维持于低点;第二,政府推行量化宽松,定期融资及财政刺激措施的力量与持续时间将左右美国及全球许多资产类别的未来投资回报率;第三,投资者应继续为政府的各种政策预做准备,必要的话加以配合,好好利用政府提供的融资及担保;第四,亚洲以及跟亚洲密切相关的经济体(澳大利亚、巴西)将主导未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第五,美元长期而言倾向贬值。

格罗斯有一期的专栏名为《“平标准杆”足以夺标》,意思是和高尔夫球公开赛中的选手一样,投资人未来必须稳健行事,避免关键性失误,在“新常态”下,“平标准杆”(外加辛苦得来的超越大盘的若干回报)的成绩可能足以夺标了。

在2009年6月的名为《在新常态中守住财富》的专栏中,格罗斯还有趣地提到财富的变迁:“我记得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的父母曾愤愤不平地告诉我,只有医生、飞行员或汽车经销商才能负担得起加入乡村俱乐部的开销。到我这一辈,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了。现在,当我坐在位于棕榈泉的葡萄俱乐部里撰写此文时,可以看到球场上挥舞着球杆的高尔夫球手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投资银行家或投资管理公司的头头们,富人们已经改头换面,不仅仅是他们的言谈举止,还包括他们的身份和赖以为生的技能。至于他们中是某些人还是所有的人都肮脏,只能留待社会和历史去评判。然而有件事可以确信:在未来几十年里,通过借用他人的资本创造财富的能力将会遭遇许多挑战。去杠杆化、监管重置、税负的加重以及报酬限制,这些都意味着唯有那些最富技巧的或者是最可疑的人才有机会进入福布斯富豪400排行榜。”

格罗斯的“新常态”主要是指西方各国,他对亚洲的成长前景还是看好的。如果比格斯之辈都是“多头市场的孩子”,我们这些中国投资人不是孩子又是什么?

格罗斯的同事,PIMCO的首席执行官伊里亚德在《驶向新常态》一文中引用鲍勃·狄伦的《永远年轻》的部分歌词:“祝你的生活永远充实/祝你的步履永远轻盈/祝你拥有坚实的基础/当变幻之风转向的时候”,倒也浪漫。可惜,投资并不浪漫,新常态下的投资更是平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