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然后呢?
2009年全球相当一部分金融领导和专业人士都在喊经济见底,复苏指日可待,股市也从恐慌性下跌变成了恐慌性上涨,符合我3个月前在专栏写的“拉斯普京效应”预期。“符合预期”,我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是说,赶赶金融业内的时尚潮流吧。
面对一场金融灾难,劫后余生,亢奋一番很正常,但也别高兴过头。抗战期间,在大后方山区公路上,翻车地区往往都不是所谓的一级险区,司机翻车或“打山洞”(车头撞山的战时司机俚语),基本都在“履险如夷”之后的次级险区。而据美国的车祸统计,也以“离家不远”的地区为多,何也?无他,大意失荆州也。
连续几期专栏,我都在讲故事。没办法,半年来,全球各地金融领导和专家讲的许多故事还要离奇不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我如果在旁冷冷质疑,不识抬举啊。
这里稍稍提及几个简单的例子。什么叫经济见底?这与金融市场(如股市)的见底不是一回事吧。领导说,用电量很重要,但在2009年4月份还在跌。5月份PPI、CPI和进出口等数据也在跌,有的还在大跌,这叫经济已经见底?有人喊道,你看,股指已大涨了6个月,股指一般先于经济见底半年啊。但我也听说过,股市起来,是因为经济要见底了,所以先行指标应该“先行”。这种循环论证,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经济与股市只有相关性,却没有因果关系。有时,越是经济不好,股市反弹得越厉害,因为经济不景气,搞实业赚不到钱,还不如进股市赌一把。A股市场就是这么一回事。说不定哪天经济真好了,A股市场倒霉的日子才开始了。1998~2000年,中国经济不佳,股市却被挑逗得红红火火,其后,中国经济慢慢起来,A股却开始要人命。2004年,全球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也早已发力,全球股市一片涨声,A股却不慌不忙地从一波大反弹高点(上证指数1700多点)往1000点的底部滑去,一直到2005年年底才爬起来。
我还听到许多看似乐观、实际含混的说法,比如,跌幅在缩小。经济好不好?乐观地说,是转好;悲观地说,是还在跌,没见底。最奇怪的是,所谓低于预期。数据跌了30%,只要预期是31%,这就是好事,理应看涨。问题是预期何来?来自一帮专家的预测,这是很主观的。为什么这么看重预期?是人们认为预期已反映在市场的价格和心理中。但这恐怕是个假说吧,谁验证过了?大家也就这么听吧,反正高于预期,多么漂亮的感觉,没想到还是跌了30%。
障眼法还有许多哩。我们假设全球很快或已经到了底部。但见底就是“复苏”?更重要的是“复苏”肯定不是回到从前(高点)。然而,由于经济刚从2007年的景气高点下落,人们会很自然地把见底、复苏、回到高点联系在一道。从演化的角度解释,人们需要正确处理这些经济概念和图形,最多也就是几百年的历史,比起几十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时间太短了,人们还没准备好。如果有聪明人故意误导,我们被搞糊涂很正常。
好在人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就像一个人出了车祸,急救,没死,再急救,没成植物人,这叫见底吧;他慢慢地能清醒地讲话喝流汁,这叫复苏吧;然后他又慢慢地起床和锻炼,这叫恢复增长吧;最后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可以走路工作,这叫开始成长吧;至于他最后和过去一样,健步如飞,这才叫高增长吧;当然,他要当心下一次车祸了。而最应该当心的是,他还在慢慢地恢复身体健康时,却让他干起体力活来。
具体而言,2009年的GDP还在努力“保8”,而不少人的市场情绪已感觉到了2007年年底的13%的再现,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人性的狂热,也是不少聪明人故意引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