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enheimer基金:李山泉(美国纽约)

Oppenheimer基金:李山泉(美国纽约)

李山泉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在访谈李山泉之前看了一些有关他的媒体资料,觉得他很擅长讲故事,或者说他出国前的故事很多,资历很老。问题是,我没有看到李山泉在华尔街工作这么多年比较有价值的经验之谈,只说他有个“神秘”的分析系统。说“神秘”,是因为我反复在字里行间寻找比较准确的定义,可就是找不到。

建红在美国拜访李山泉,原定在北京时间深夜12点左右,但李山泉还在开会,等我们联系上已过了大半个钟头。按惯例,我先问李山泉在公司里担任什么职务,没想到李山泉在电话里冷笑道:“中国人啊,就喜欢级别,其实做投资的,基金经理是最重要的。”我也有类似的观点,那就是诸如投资这种强调个人创造性的地方是没必要凸显权力等级的。但在中国,什么地方都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谈不上什么真正尊重专业人士。我刚发问,李山泉就显得不屑一顾,给人以压力。

接着我问了一些黄金行业的基本问题,李山泉似乎不耐烦地答道:“这些知识在书里都有啊,如果我要说起来,恐怕也可以写几本书。”呵呵,这些知识书里当然有,可我们要听你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你把书本知识背一遍。采访到后面,恐怕是纽约的下午1点多,李山泉又在催促我们,是不是该结束采访去吃午饭了。

很明显,李山泉极不信任媒体。

但我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我自己是做媒体出身的,也经常被媒体采访,我得出的经验是,最好拒绝媒体采访,尽管这样会得罪媒体,但总比你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好。以财经媒体为例,大部分领导就不强调专业性,上行下效,有才能的记者早就转行了。武大郎开店,总以他的高度衡量别人,被采访者再有水平,说了也是白说。其实,最糟糕的问题还不在平面媒体。我曾在电视台工作过,发现记者和编辑大多只不过把采访对象当作道具,任意剪裁。聪明的记者索性拉几个托儿,让他们说准备好的台词,这样更省力,连编辑都不用了。所以,我一般听了记者的一些采访目的和介绍后,马上表示:“我知道你要我说什么,可我不想说。我想说的,你也不会写下来或拍下来。所以呢,就不必浪费时间了。”这样,我在圈子里的口碑可能不佳,但我不想演戏。

李山泉这么聪明的人想必也深感此中的烦恼。从阅读李山泉过去的媒体采访中,我猜他采取了一套策略(可能是无意的),那就是“以势压人”,让记者不得不放弃自以为是的见解,跟着他的思路走,做个秘书吧。而这样的话,记者又变成了“崇拜者”,一大堆的颂扬话,就出现我开头所说的“李山泉印象”。而李山泉只要有自知之明,也会讨厌这类文章的。

我在采访中也能感受到李山泉这股气势。我想,要是一般的记者的话,肯定会被反问得自信心全无,最后只能听凭李山泉自我发挥,却搞不清他在说什么。还好,我这个人心理比较坦然,术业有专攻,李山泉不管从年龄还是从资历来看,都是我的前辈,不管他再怎么不以为然,我就虚心学习呗。

采访完后,我一直没把握会整出个什么东西,但当助手把录音整理的初稿交到我手中后,才如释重负,看来我的坚持还是对的,李山泉发挥得不错。当然,如果我们再次采访他,会更不错。

我们把采访稿传给了李山泉,他很快回复道:“文章我看了,这是我看到的最满意的一个版本。尽管网上流传着很多对我的报道,但都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介绍我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客观、符合实际,因为我最怕人家抬高我。我读了任何抬高的文章后,心里都会不好受半天。”

我猜对了,李山泉是带着不信任情绪接受我们采访的。但我认为他是个好人,其实他完全可以拒绝我们的采访。他很坦诚,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极有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吧。

其实,我是蛮佩服李山泉的,也对他的“黄金术”感兴趣。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除了科技股之外,金属股也是一个有可能获得10倍甚至20倍回报的行业。但这除了运气的成分之外,还需要独特的行业经验,才能鹤立鸡群,而李山泉确实干得不错。

一般说来,投资包括黄金在内的金属股是很讲究大势的,也就是基本的供需情况,所谓的自上而下的方法。不过,我觉得李山泉的真正独特之处是他选择行业中优秀公司的能力,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的:“实地调研重要也不重要,具体要看是什么矿和什么公司。如果你连某家公司的基本信息都没有掌握,调研就没多大用处。公司想骗你非常容易,因为矿是地下藏着的东西,你亲自到矿洞里去看也没用”,“对企业有基本的信赖是投资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你才能通过调研的感性认识印证管理层跟你讲的东西有多大的水分”,“实地调研是对一家公司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和印证,从这点上说,调研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对黄金用途和价值的认知是常识,但其产生的过程实在超出常识,这可能是投资黄金股的一个大难题。李山泉坦承自己也有过失误,如“加拿大有一家公司的老总说他们正在墨西哥利用堆积法采金,他信心满满,但是他们在技术上出了问题。堆积法本来是一种很成熟的方法,肯定是他们在堆积过程中设计堆积矿的结构出了问题。本来这个方法是在堆积以后把化学药剂放上去,金子就从矿里稀释出来。结果他们虽然花了巨额资金,却没有稀释出黄金来。”

李山泉已说得较为详细了,但我还是想当面再讨教许多投资金属股的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