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市遇见政治

当股市遇见政治

20世纪20年代的一天,美国大投机家巴鲁克带着好友英国政治家丘吉尔走进纽约的证券交易场所。丘吉尔被场内气氛所感染,忙让巴鲁克为他开个户头,当场操作。丘吉尔买的第一只股票下跌了,他立马斩仓,又买入一家英国公司的股票,他认为自己很熟悉该公司的基本面。没想到,这只股票又跌了,丘吉尔只得再次割肉。一阵折腾后,丘吉尔大败,觉得很没面子。

这时,巴鲁克走了过来,递给老友一个账户,上面也写着丘吉尔的名字。原来,巴鲁克同时又为丘吉尔开了个账户,并命令手下与丘吉尔对着干,即丘吉尔买进多少,手下就卖出多少;丘吉尔卖出多少,手下就买进多少。巴鲁克的“对冲”终于让丘吉尔挽回了面子。

我很早就读过这段故事,当初也没仔细想什么。2007年我重读后,琢磨了良久,结合2008年华尔街乃至全球的金融风波,有些感觉了。

img

《伯纳德·巴鲁克——一位天才的华尔街投资大师》

丘吉尔算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了,否则他也没能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让英伦三岛免遭纳粹侵犯。但政治与金融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让政治家来摆平金融市场,恐怕是勉为其难。反之亦然,精明过人的巴鲁克后来也从政,尽管也有不错的业绩,终究在官场也不是很如意。

投资家对政客的面目和能力是很清楚的,罗杰斯早在2005年接受同行史蒂芬·卓布尼采访时,就痛斥央行人员几乎每次都是错的,别忘了他们是官僚,如果可以找到真正的工作,他们就不会在公家机关做事。看看格林斯潘,他就是官僚,他做的决定没有成功过,这是他一直从事公职的原因,看看他的职场生涯、央行的生涯,简直是一团糟。

“格林斯潘一再对日本放话:‘你们为何不整顿一下你们的体系?为什么不让公司破产?为什么不停止支持这些银行?’但是他自己还不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他把利率降到1%解救大家,也协助他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朋友脱困。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显示,想用政府的力量解决问题,反倒会让问题更加恶化。你必须断尾求生,否则整体都会受到牵累。”

我当时认为罗杰斯有些偏激,现在觉得他非常正确。

罗杰斯在2008年8月19日接受《资本晨讯》采访时,又指出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最佳策略就是解散美联储,然后辞职。

伯南克“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当作了垃圾桶,4000亿的问题资产作为抵押品进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但是,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承受这种动荡,不得不在未来经历更加严重的动荡。”

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以来,美联储一直在援助每一个人,这只会火上浇油,让接下来的每一次动荡都比它的“前辈”来得更严重。

罗杰斯对伯南克的抨击不留情面,罗杰斯认为伯南克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但经济学被划分成200个不同的小学科,他学的只是货币发行,也就是说,伯南克的知识面非常狭窄,他的职业生涯仅涉及印钱和研究大萧条,所以他只会印更多的钱来拯救危机。

当然,罗杰斯还是承认美国历史上有两位真正的央行行长沃尔克与麦克切斯尼·马丁。后者说过一句有名且切中要害的话,作为一名好的央行行长,他的职责就是在晚会进入高潮时将酒杯端走,“现在的美联储却在晚会渐渐失控的时候又端来了更多的私酿威士忌”。

罗杰斯预言,美国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央行倒闭的历史,“我认为美联储也会消失”。

对此,我也颇为赞同。

巴菲特的为人处世要比罗杰斯圆滑得多,他爸爸是政客,他也懂得政治。但在电视台记者的追问下,他也承认自己的公司不会雇用美联储的官员。真是可悲呀。

2008年8月22日巴菲特接受了CNBC的采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到底想买哪一家中国公司的股票上。其实他将“主权基金”等同于“无知资金”,颇有见地地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在这个国家内获得了一项很不错的交易,你就不必去北京或者中东地区去找人给这项交易提供资金。就像当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勘探者说“我们在得克萨斯州有一项很好的交易要提供给你”时,我总是会想,得克萨斯州内到处都是石油投资者,你知道的,为何他们不去找这些人呢?

我认为他们正在买入别人卖给他们的东西。在证券行业中,你不应购买别人卖给你的股票,应该基于你的分析,找到最便宜的股票之后才买入。当有人在电话跟你说,你知道的,买吧,它价值20亿美元呐,这是全球最好的股票了,事实上这并不是全球最好的股票。全世界可以买入的最好的股票是你自己挖掘出来的、别人没有提及的股票。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将股票卖给你。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获得佣金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费用。

中国平安2008年年初想去抄海外金融股的底,竟计划融资1600亿左右。我当时颇为激愤,写了文章痛斥之,有朋友来电话说我太偏激。如果当时中国平安顺利融资“抄底”,今天不破产,也到了破产的边缘吧。中国平安犯了什么错误?我看就是巴菲特所说的买华尔街人要卖的东西。中国平安向来以国际化管理团队傲视群雄,现在看来也就是华尔街销售员的水平。

我的一位朋友在博客上的评论更为精彩:

就像现在的中投公司,被一帮华尔街的销售人员围着转,吹捧一下,就真的以为自己是投资管理大师,洋洋得意地去“抄底”了。殊不知华尔街的水这么深,哪容得你这个外来的人来玩?人家是在把你当冤大头,不斩你斩谁?就像当年冲进去的日本人,也是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