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言而喻,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主要来自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传统,但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观的商人,巴菲特又源自何种传统呢?20世纪90年代,我曾读过一本名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罗杰·洛文斯坦著)的巴菲特传记,印象颇佳,至今还时时琢磨书名的意味。2006年,朋友从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带回一本巴菲特合伙人芒格的文集,书名为《穷查理年鉴》(Poor Almanack),封面上赫然写着“穷查理”的字样,让我想起来《穷理查历书》(Poor Charlie’s Richard’s Almanack),是另一本名著,作者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难道他与巴菲特“一伙”有很近的精神血缘?近来,我将《穷理查历书》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仔细一阅。

《穷查理年鉴》

《穷理查历书》
这两本书,我在十几年前都翻过,却没什么兴趣,也许它们太“实在”了吧。说起自传,我当时喜欢英国历史学家吉本与德国诗人歌德的自传,歌德感叹“年轻时的梦想,老年得以实现”;吉本流连于古罗马废墟差点晕过去,回来后终于完成了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多么有意思啊。
今天重读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其中散发出的功利和世故气息依然如故,可我毕竟年已不惑,觉得书中有更多的东西可发掘。
多才多艺的人有的是,但像富兰克林在这么多领域中都很“专业”、与达·芬奇等“文艺复兴式人物”遥相呼应的倒也少见。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外交家、出版家、科学家、发明家、慈善家和实业家,富兰克林都名副其实。就以科学家和发明家身份而言,富兰克林利用风筝与钥匙实验,证明闪电是电的一种,并发明了避雷针;他设计出了美洲医学史上第一根柔性输液管;他发明了商店里的爪钩(装在竿子上,是一种用来取下放在高架上面物品的机械手);他发明了“开式火炉”(一种铸铁制的嵌入炉,可以比一般壁炉燃烧更少的木材,却能达到更佳的保暖效果);他提出了吸热理论,发布了墨西哥湾流的测量结果,找到了追踪暴风雨路径的技巧,等等。富兰克林的名字,是我在青少年时代从描绘他测试闪电的小画书上得知的。
要了解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创业生涯,最好读他的自传。1683年富兰克林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从英国来到“新大陆”的波士顿寻求新生活,但妻子安妮产下第七个孩子之后去世了,乔赛亚娶了第二个妻子,又生了十个孩子,排行第八的便是富兰克林。尽管富兰克林聪明好学,但拥有这么多人口的家庭却无法提供他上大学的资金。1718年,只上过两年学校的富兰克林被送往哥哥詹姆斯的印刷厂当学徒工。冷酷的现实是,詹姆斯对12岁的弟弟非常苛刻,与他签订了师徒合同,规定弟弟要为哥哥工作到21岁,直至合同有效期的最后一年,富兰克林才能拿到工资。工作之余,富兰克林勤于读书和写作,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4年后,富兰克林辞别哥哥的印刷厂,哥哥恼羞成怒,唆使波士顿所有的印刷商都不要雇用富兰克林。1723年9月,富兰克林只得离乡背井,来到纽约,却找不到什么工作,几经周折,他乘船终于又来到费城。在自传中,富兰克林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初次进城的穷困潦倒相:身上肮脏不堪,口袋里塞得满满的全是脏衬衣和脏裤子,没有亲友,也没有地方栖身,缺少睡眠,疲乏劳顿,饥肠辘辘。富兰克林在船上帮忙做工,船主不收他船费。有意思的是,几乎身无分文的富兰克林却硬要船主收下一先令的铜板。事后回顾,富兰克林倒也诚实:“有时候一个人身上钱少,倒比钱多时出手大方,这或许是出于不愿让别人觉得自己没有钱的缘故吧。”
几天后,富兰克林在一位名叫凯莫的印刷商那儿找到了工作,但他很快发现老板对印刷业务毫不精通,便想自己创业。这时,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恩突然造访,愿意支持富兰克林,介绍他去了英国。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富兰克林登上了前往英国的船只后,才发现总督只是一位说大话的先生,“他想要取悦每一个人,可是他又没有什么可给别人的,所以他只给别人期望。”
富兰克林在伦敦——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呆了一年半,继续熟悉印刷业务,长了不少见识,交了不少朋友,读了大量的书,1726年10月又回到了费城。
对于富兰克林来说,费城的最大变化是他的未婚妻里德小姐嫁给了别人。去英国之前,富兰克林已向里德小姐求婚,但她妈妈对富兰克林的信心不足,没有答应他们立即成婚。来到英国后,富兰克林渐渐把和里德小姐的誓言丢在脑后,只给她写过一封信,告诉她自己一时可能回不去。这就铸成了大错。不过,里德结婚后,因丈夫品行不端,很快就与他分手了。
富兰克林先是与有资金的朋友合伙,然后独资创立了一家印刷所。18世纪初的费城还是个很冷清的小城,当地的商人俱乐部认为,既然城里已有了凯莫和布雷德福德两家印刷所,新开的一家必然会倒闭。然而,富兰克林早出晚归、克勤克俭地工作,他的认真劲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天夜里,富兰克林排完了版,满以为一天的活计已经结束,但不小心弄坏了一个版面,其中有两页铅字还弄得颠倒错乱。他立刻把版拆开来重新排字,“这种勤奋精神,邻居们看在眼里,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感,也带来了荣誉。”
作为一个创业家,富兰克林有清醒的自觉:
为了赢得一个商人的信誉和品格,我小心翼翼地注意不仅在生活上勤勉、节俭,还注意不能在外表上给人们留下相反的印象。我衣着朴素,不去那些百无聊赖的娱乐场所,人们在那些地方从来见不到我的身影。我也不出去钓鱼或者打猎,只是读书有时会影响我的工作,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也无人发觉,所以并没有引起非议。为了表明自己从事生意是脚踏实地的,我有时把从商店里购进的纸张用手推车运回家。就这样我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人们认为我买货付款从不拖欠,是一个勤勤恳恳、事业兴旺的年轻人。那些进口文具的商人都喜欢我前去光顾,有的商人还愿意为我供应书籍。所以,我的事业十分繁荣发达。但与此同时,凯莫的信誉和业务却日渐衰落,最终被迫盘出了印刷所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之后,他去了巴巴多斯群岛,在那里穷困潦倒,混了几年。
除了勤勉节俭之外,富兰克林从不讳言因其擅于写作和有思想为他带来了生意。当时费城所在州的流通纸币偏少,通货紧缩,富兰克林匿名撰写、印发了一本名为《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的小册子,大力鼓吹多发行纸币,结果赢得了胜利。“我在议会里的朋友认为我在其中发挥了某些作用,应该让我承印纸币以示褒奖。这是一笔利润丰厚的业务,对我具有很大的助益。此外,能够写一手好文章也是另外一个优势。”其后,富兰克林通过朋友又承接了州政府的许多印刷业务。
凯莫的印刷所失败后,费城只有布雷德福德和富兰克林两家印刷所,布雷德福德倒并不在意富兰克林的印刷业务,但他想封杀富兰克林新办的报纸《宾夕法尼亚公报》,因为布雷德福德已经拥有一份报纸,且是邮局局长,他禁止邮局发送富兰克林的报纸。没有发行量,广告业务就上不去,富兰克林在自传中也不讳言:“我是贿赂了邮差后,让他们偷偷发送报纸的。”《宾夕法尼亚公报》反映出富兰克林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撰写的有关天气、有关血液循环、有关地震原因的文章(有一篇文章是《论怎样使河流适合于航行》),大受读者欢迎,富兰克林赚取了丰厚的销售利润和广告利润。
世上写自传的人很多,却鲜有传于后世的。自传非常难写,不真实,没有生命力;真实了,又容易遭人非议。汉朝的王充仅因自叙家世,把祖父辈说得不那么高贵,便被后人刘知几在《史通》里批判“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20世纪的胡适先生到处号召别人写自传,说是有重大的学术和历史价值,他意想不到自己的“没文化”夫人江冬秀晚年时写了本自传,初稿曾在闺阁好友间传阅,大家都觉得非常精彩,连白话文文字都很出色,看得出做胡夫人的艰辛。可惜这本自传一直不曾出版,江氏去世后,他们的儿子祖望却将之一把火烧了。被喻为中国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本想模仿沈三白的名传《浮生六记》也写一本“感情”自传,后来却承认没法写。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传主直面人生,写了自己不少人性上的弱点。其中有一段写他在英国受朋友拉尔夫之托照顾他的情人T夫人:
T夫人由于拉尔夫的原因,失去了不少朋友和客户,生活拮据,常常把我叫过去,求我尽可能借些钱帮她渡过难关。我渐渐喜欢跟她在一起做伴,我没有宗教戒律的约束,又对她的生活举足轻重,便利用这一点想对她非礼(这又是我的一个错误)。她以适度的憎恨拒绝了我,写信给拉尔夫,把我的行为告诉了他。于是,我们两人之间的关系破裂。
这种事富兰克林都能如此坦白,很不容易。还有一次,刚离开家乡的富兰克林坐船去纽约时,遇到两个结伴同行的年轻女人,他颇受诱惑,幸好同船一位主妇好言相劝,告诫轻信的富兰克林不要上当。到了纽约后,两女子告诉富兰克林她们住在哪里,并邀他前去。幸亏富兰克林受到警告没去,后来人们很快发现这两个妓女是小偷,警方查抄了她们的住处,富兰克林躲过了一劫。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图片来源:搜狐文化)
富兰克林在费城创业后,有人替他做媒。富兰克林见那姑娘确实讨人喜欢,便正式向她求婚,希望她娘家能带来一笔陪嫁,以偿还印刷所遗留下来的不超过100英镑的债务。媒人回话说女方拿不出这笔钱。富兰克林说,他们可以把房产抵押给当铺来获得这笔款项。女方最终的答复是不同意这门亲事,把女儿也关了起来,不让两人接近。富兰克林很生气,怀疑女方的真正动机,与他们断绝了来往。
从字里行间看,富兰克林与女孩早已如胶似漆,到了无法分开的地步,但他却对陪嫁一事寸步不让,脑子太清醒了吧。经历此次事变后,富兰克林认真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但他很快发现:印刷业既然在一般人眼里赚不到什么钱,那也就盼不来陪嫁丰厚的妻子,除非是陪嫁丰厚、长相却不中意的妻子。蓦然回首,富兰克林与郁郁寡欢的里德小姐再续情缘,于1730年结婚,婚后生活也算美满。
当然,富兰克林也不是将所有的私生活和盘托出,他有一个不是里德所生的儿子,历史学家不知道这个儿子是和谁生的,猜测他可能出生在1729年到1730年间,也就是在富兰克林结婚的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