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港湾资产管理:但斌(中国深圳)
但斌像个诗人和演说家,很有激情。
初次结识但斌是在深圳,我们Value杂志和东方港湾等投资公司联合举办了2006年春天的私募基金研讨会,参加的人不少,而且谈出了不少东西。这是由于牛市刚刚起来,大家经历了四五年的熊市,有枯木逢春之感,更有所憧憬和期待,话题很真实。后来,有媒体和机构也办了类似的私募基金大会,人很多,参加的人回来说是在作秀。
那天下午开会,早上在饭店里遇到了但斌,但斌券商出身,与他交谈让我感觉很舒服。开会的时候,他做演讲引用了北岛的诗句,侃侃而谈。
后来在上海和深圳,我们又见了几面,很谈得来。
不少人信奉价值投资,但很少人像但斌那般复制“巴菲特”(借用国内某证券周刊夸张的形容)。在介绍东方港湾的宣传手册中,充满了但斌的巴菲特式格言警句:“如果投资没有盈利,一定是因为我们的专业技术,而绝不会是因为我们的人品,我们保证”,“我们的不承诺与承诺:我们不承诺会快速致富;我们不承诺一定会盈利,尽管长期而言,我们充满信心;我们承诺专注长期股权投资;我们承诺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思想;我们承诺寻找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尽可能以合理的价格投资”,“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余下的交由时间来完成”,“有的人从来没有真正坚定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投资需要信仰,我们在市场中历尽艰辛,渐悟投资之道,我们注重长期目标,对未来的信念坚如磐石”,“投资像孤独的乌龟与时间竞赛”,“天真和质朴,待人真诚,这是个人和企业最长存的价值。如果我们真的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那一定是上帝嫁接我们之手回馈他——永不止息的爱”,“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今天所买入的股票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还是整个家族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担负起此刻的责任”,“最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岁月消逝,但某些投资的原则却亘古不变”,“我们选择企业的标准:长期稳定的经营历史;高度的竞争壁垒,甚至是垄断型企业,最好是非政府管制型垄断;管理者理性、诚信,以股东利益为重;财务稳健;负债不高而净资产收益率高,自由现金流充裕;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企业”。
再抄几段吧:“杰出的企业寥若晨星,我们希望所投资的企业像是皇冠上的明珠”,“如何在人类社会经历的苦难和繁荣中处理我们的投资?让我们的家人与后代因我们的洞察与远见而惠及他们自身”,“风险控制:最好的风险控制措施就是在投资前对企业做充分、深入的调研工作及完善的估值,正确了解所投资企业的价值;为避免我们选错企业或者选择的企业出差错,我们通过资产配置比例来控制单一行业或公司的投资风险;在投资企业以后,我们仍会定期实地调研企业,紧密跟踪企业的发展变化”,“灿烂的星光来源于亿万年前的闪烁,我们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如有幸在穿越历史长河的此刻得到您的信任,就这一点,已经让我们感动!”
说得面面俱到,声情并茂。我的投资理念与但斌有相似处,可比起他来,我是个“修正主义者”,或者说我对过高过于完美的标准和要求总有些怀疑。但斌可能偏爱法国大革命式高远的理想,而我骨子里更喜欢英国式的小店主们的“庸俗”,警惕人性弱点乃至劣根性的世界观。人类社会多灾多难,小康已是不错,大同不必想了,因为总有人利用“大同”做文章,欺骗、控制乃至奴役众人。
照此思路,我认同但斌对优秀企业和优秀管理人员难得的观点,但我对这些“难得”也怀有警惕心。不管是企业还是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到时候他们还会顾得上你吗?与其高调地先入为主,不如低调地反复印证。打个比喻,我是比较赞同先结婚后恋爱的,抱着太美好的理想结婚的人,离婚率一般比较高。
另外,在中国家族财富究竟如何继承,还有待观察。我曾和但斌聊过,家族财富的增值,与其说是投资的结果,倒不如依靠良好的制度。在这点上,我们谁都没谱,信心不能太足。
不过,我仍然很欣赏但斌这个人,也相信他上述的格言出自真心。我也希望但斌能按此成功,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生之年处于一个伟大而且小康的时代,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太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