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nue资本集团:姚毓林(中国上海)
《华人杰出投资者》策划之初,我们就想到了姚毓林,但他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半年后,姚毓林的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三年任期已到,将加入一家美国基金管理公司并负责其大中华区证券投资业务,建红、我与他一起吃饭,我们再次提出采访的要求,他总算答应了。
2005年我与姚毓林初次见面时就觉得他是个君子,有很好的教养,彬彬有礼,热心助人,但有自己的原则,别人很难动摇。姚毓林说这次去新地方,是可以安安静静地带一支团队,做自己想做的事。回国前,姚毓林在美国一家发展得不错的对冲基金工作,收入当然要比华安基金高多了,所以后来对冲基金的老板每次见到他便会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还在我们这儿,账上应该有多少多少钱,我还跟你记着哩,欢迎你再回来。”
姚毓林的一个特别之处是他回顾了一个中国内地的读书人怎么来到美国,然后在华尔街做事的成长经历,应该是比较典型的。这可能也是黎彦修与江平等几位在华尔街工作的中国人士的心路历程,他们一般都有很好的理论学术背景,出去的时候也未必是想去华尔街赚大钱的,由于有很好的学术训练基础,他们都成功地转型为优秀的投资者。
姚毓林多次强调自己不属于杰出投资者。其实,姚毓林是较早进入数量化投资这一领域的内地华人。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华尔街流行过“火箭科学家”的说法,我还组织过报道,我猜想姚毓林也算是其中一位吧。1998年著名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至今仍被人讨论和研究,姚毓林提到了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事情,花旗集团买下所罗门兄弟公司之后,1998年年初开始解散后者的自营盘,到5月份解散完毕时,许多优秀人才都离开了,如此庞大的组合交给了一般的人管理。如何有秩序地处理这些组合是很有讲究的,可惜它是在一个不太有纪律性的情况下执行的。事实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就出自所罗门公司,两者的风格非常接近,所罗门自营盘的无序解散加快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的步伐。这一事件对当时笃信数量化投资的姚毓林具有警示作用,迫使他做出反思。第二年,姚毓林开始了长达5年的对冲基金管理生涯,公司的主要人物都是资深的以基本面分析为主的杰出投资者,这就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转变的机会。最后,姚毓林能够比较辩证地看待各种投资风格的利与弊。
姚毓林在华安基金公司的最后一年里发生了总经理韩方河被关押的事件,但这事发生在姚毓林进公司之前几年,即便姚毓林在公司内,谁也不会联想到他。建红对他说过一句话:“如果当时不是你在的话,我们更难信任华安基金了。”事实上,姚毓林非常强调道德诚信在投资尤其是代客理财机构中的重要性,姚毓林几次提及老虎基金的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他的道德力量对公司的团队与投资者的影响力很大。后来老虎基金因拒绝参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幻大泡沫,在泡沫崩溃的前夕解散了。那时人人都在泡沫中赚大钱,老虎基金却输了这么多钱,但几乎没有一个投资者责怪罗伯逊,更不要说对他提起诉讼。从老虎基金出来的人也几乎没人说过罗伯逊的坏话,这在激烈竞争的对冲基金江湖上是很不容易的。

老虎基金的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姚毓林当年所在的对冲基金的老板与巴菲特和罗伯逊等大师都很熟悉,有一次姚毓林代表老板参加会议,与巴菲特在同一张桌子上共进晚餐,同桌的人纷纷向巴菲特请教,弄得巴菲特都没法好好吃饭。这天的饭菜特别多,谁都没法把它吃完,巴菲特竟然吃完了,姚毓林发现巴菲特未必胃口惊人,无非是他不愿浪费,努力地把饭菜吃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