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ennium资产管理:居雄伟(美国纽约)
我与居雄伟碰过两次头,都在上海。
居雄伟与建红差不多大,三十五六岁,但都少年老成,爱琢磨,心智复杂。居雄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们把采访记录整理完,发给他3个月后,他仍觉得修改得不理想,说是放弃这次活动。建红锲而不舍,最后把稿子催了来。
在上海采访时,居雄伟提到数量化投资是一种“科学系统”,我问他如何定义“科学系统”,他马上回答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意思,没必要再定义了,回答得很聪明。
我每次见到居雄伟,都希望他阐释一下α的投资策略,但他都语焉不详,可能觉得这是常识吧。他最后回来的稿子终于用书面语言给予定义:股票系统性的市场风险叫β,超额收益的期望值叫α,股票的收益是α加β再乘以市场收益率。“市场性收益总是随市场波动的,要想做到绝对回报,就必须降低市场性风险(β),同时提高超额收益(α)。有两种方式可以做到:第一,多买α高的股票,然后通过卖指数期货或是ETF来冲掉市场风险(β);第二,买入一批α高的股票,同时卖空一批α是负值的股票,让双方相互对冲掉市场风险,同时卖空一批α是负值的股票,让双方相互对冲掉市场风险,同时维持高的总α。”
居雄伟认为将来基金业可能出现的趋势是:两种基金特别具有生命力,一种是提供α的对冲基金,一种是提供β的指数基金。“美国尚未达到这个阶段,至于中国,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
《华人杰出投资者》的不少文章都“不好读”,居雄伟谈的是数量化投资,当然更不好读。易方达基金的江作良看了我们对他采访的整理稿后,就有些顾虑,认为读者未必能明白,会产生歧义。我告诉他,我在“后记”中已明确指出,《华人杰出投资者》的理想读者是那些真正对投资有理解的人。Value杂志不是大众传媒,《华人杰出投资者》也不想雅俗共赏。一般专业文章,比如工程技术类的,人们读不懂,会觉得自己不够专业,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弄懂它。为什么谈杰出投资这么专业的对话,就非得让许多人看懂呢?
我知道这不合时宜,我在新浪开了个博客,发表一些Value杂志中文章的摘要,也引来了不少评论。有些评论,一看就是行家,可一部分评论也较为无知,对后者你还不能直言不讳,否则他们会“很受伤”。
但我仍坚持学术与专业不能往“下流”,而要向上流,曲高和寡,自古皆然。
居雄伟和我们聊天时还谈及不少心得,例如怎样做模型测试,很有学问,不少人用历史数据测试很有效,但实际上就是不赚钱,这也就是看似客观的测试过程,实际上产生了主观的结果。居雄伟觉得自己很幸运,他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位老板很有经验,教给他一套看问题的哲学,教他如何找方法,找因子,避免陷入“海市蜃楼”之中。
居雄伟最后还谈到投资哲学匹配生活之道。大起大落地坐过山车对身体不好,中国的养生之道讲究心情以及各方面都要有规律。在回报相等的情况下,他会争取减少投资的波动,这样不仅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我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