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译文】

稻谷的种类最多。不黏的,禾叫“秔稻”,米叫“粳米”;黏的,禾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黏黍,酒都是用糯米酿造的)。本来属于粳稻的一类但晚熟并有黏性的(俗名叫“婺源光”一类),不能做酒,只能煮粥,这是另外一个稻种。稻谷形状有长芒、短芒(江南称长芒稻谷为“浏阳早”,短芒稻谷叫“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粒等多种。其中,米的颜色有雪白、淡黄、大赤、淡紫和杂黑等多种。

【原文】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期过,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译文】

浸种的时间,最早的在春分以前,叫作“社种”(遇到天寒有被冻死而不得生长的);最迟的则在清明以后。凡是播种,先用稻草或麦秆包好种子,放在水里浸泡几天,等种子发芽后再撒播到秧田里。苗长到一寸多,就叫作“秧”。秧生长满三十天即可拔起来栽插。如果稻田遇到干旱或者水涝,都不能插秧。秧苗超过了育秧期,就会长老拔节,即使栽插到田里,结出的稻谷也很少。一般情况下,一亩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以移栽二十五亩大田。插秧之后,早熟的品种七十天左右就能收割(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方的叫法很多,难以说全);最晚成熟的品种,要历经夏天到冬天,共二百多天才能收割。至于冬季播种,夏季五月即可收获的,那是广东南部的水稻,因为当地终年没有霜雪。

【原文】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译文】

水稻缺水十天,就怕干旱了。夏天种冬天收的水稻,必须种在山间水源充足的田地里。这类稻种生长期较长,加上地温又低,所以禾苗长势较慢。靠近湖边的田地,要等到夏季洪水过后,六月份才能插秧。这种秧苗应在立夏播种,还要播种在地势较高的秧田里,等汛期过后才插秧。南方平原的稻田,大多是一年栽两次收获两次。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稻”。六月割完早稻,田地经过犁耙后,插再生秧。这种秧是在清明时节就和早稻秧同时播种的。早稻秧缺水一天就会死,而这种秧经过四、五两个月,任凭曝晒和干旱,都不会枯死,这是一种不同的品种。

【原文】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溢益全无,不足尚也。

【译文】

晚稻遇到秋季多晴天,稻田就要始终用水浇灌。农家这样勤劳辛苦,为的是酿造春酒的需要。水稻缺水十天,就必死无疑。后来,却从中演变出了一种旱稻,是不黏的粳稻,即使在高山上也可栽种,这又是一种不同的类型。还有一种香稻,因为它的香气而专供富贵人家享用。这种香稻,产量非常低,对身体也完全没有滋补的益处,不值得提倡种植。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