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釜储水受火,日用司命系焉。铸用生铁或废铸铁器为质。大小无定式,常用者径口二尺为率,厚约二分。小者径口半之,厚薄不减。其模内外为两层。先塑其内,俟久日干燥,合釜形分寸于上,然后塑外层盖模。此塑匠最精,差之毫厘则无用。

【译文】

锅是用来烧水煮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铸造锅的原料是生铁或者报废了的铸铁器。锅的大小并没有固定的规格,常用的锅直径约二尺左右,厚约二分;小的直径约为大的一半,厚薄不变。铸造锅的模子分为内、外两层。先制作内模,等它干燥以后,按锅的尺寸计算好,再制作外模。制作这种模子的工匠手艺要非常精巧,尺寸稍有偏差,模子就没有用了。

【原文】

模既成就干燥,然后泥捏冶炉,其中如釜,受生铁于中。其炉背透管通风,炉面捏咀出铁。一炉所化约十釜、二十釜之料。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咀受注。一杓约一釜之料,倾注模底孔内,不俟冷定,即揭开盖模,看视罅绽未周之处。此时釜身尚通红未黑,有不到处,即浇少许于上补完,打湿草片按平,若无痕迹。

【译文】

模子做好干燥后,就用泥砌造熔铁炉。炉膛像个锅,以便装生铁在里面。炉背装一根通到风箱的管子,炉前捏一个口子用以出铁水。每一炉所熔化的铁水大约是浇铸十到二十口锅的材料。生铁熔化成铁水以后,用镶嵌着泥的带手柄的铁勺子从出铁口接盛铁水。一勺子铁水大约是浇铸一口铁锅的材料。将铁水倾注到模子里,不必等到它冷却成形就可以揭去外模,查看有没有裂缝。这时锅身通红还没变成黑色,如果发现有铁水没浇到的些地方,马上补浇少量的铁水,并用湿草片按平,锅就像没有修补过的痕迹。

【原文】

凡生铁初铸釜,补绽者甚多,唯废破釜铁熔铸,则无复隙漏朝鲜国俗破釜必弃之山中,不以还炉。凡釜既成后,试法以轻杖敲之,响声如木者佳,声有差响则铁质未熟之故,他日易为损坏。海内丛林大处,铸有千僧锅者,煮糜受米二石,此直痴物云。

img

【译文】

生铁初次铸锅时,需要补浇的地方很多,只有用废铁锅回炉熔化所铸的锅,才不再有缝隙(朝鲜的风俗是,锅破了以后一定要丢弃到山中,不再回炉)。铁锅铸成以后,辨别质量好坏的方法是用小木棒敲打它,响声像敲硬木头的声音就是一口好锅,有其他杂音,就说明铁水中含有杂质的缘故,这种锅以后容易废坏。国内有的大寺庙里,铸有一种“千僧锅”,可以煮两石米的粥,这真是一个笨重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