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

硫黄

【原文】

凡硫黄乃烧石承液而结就。著书者误以焚石为矾石,遂有矾液之说。然烧取硫黄石,半出特生白石,半出煤矿烧矾石,此矾液之说所由混也。又言中国有温泉处必有硫黄,今东海、广南产硫黄处又无温泉,此因温泉水气似硫黄,故意度言之也。

【译文】

硫黄是由烧炼矿石时收集的液体冷却后凝结而成的。过去有的书籍错误认为硫黄都是煅烧矾石而得到的,所以就把它叫做“矾液”。实际上提炼硫黄的原料,有一半是当地特产的白石,有一半是来自煤矿的煅烧矾石,“矾液”的说法就这样混淆进来了。又有人说,中国凡是有温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硫黄,可是东南沿海一带出产硫黄的地方并没有温泉。这是因为温泉的气味很像硫黄而猜测的。

img

【原文】

凡烧硫黄石,与煤矿石同形。掘取其石,用煤炭饼包裹丛架,外筑土作炉。炭与石皆载千斤于内,炉上用烧硫旧滓掩盖,中顶隆起,透一圆孔其中。火力到时,孔内透出黄焰金光。先教陶家烧一钵盂,其盂当中隆起,边弦卷成鱼袋样,覆于孔上。石精感受火神,化出黄光飞走,遇盂掩住,不能上飞,则化成汁液,靠着盂底,其液流入弦袋之中,其弦又透小眼流入冷道灰槽小池,则凝结而成硫黄矣。

【译文】

烧取硫黄的矿石与煤矿石的形状相同。先把矿石挖采出来,用煤饼包裹并堆垒起来,外面用泥土夯实建造成熔炉。每炉的石料和煤饼都有千斤左右,炉上用烧硫黄的旧渣掩盖,炉顶中间要隆起,留出一个圆孔。火烧到一定程度,炉孔内便冒出金黄色的水气。此前,请陶工烧制好一个盂钵,中部隆起,边缘往内卷成像鱼膘状的凹槽。烧硫黄时,将盂钵覆盖在炉孔上。矿石经火烧化作黄色的蒸气往上冒,碰到盂钵,被挡住而不能散发,于是冷却凝结成液体,沿着盂钵的内壁流入凹槽,又透过小眼沿着冷却管道流进小池子里,最后凝结成固态“硫黄”。

【原文】

其炭煤矿石烧取皂矾者,当其黄光上走时,仍用此法掩盖,以取硫黄。得硫一斤,则减去皂矾三十余斤,其矾精华已结硫黄,则枯滓遂为弃物。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此乾坤幻出神物也。硫黄不产北狄,或产而不知炼取亦不可知。至奇炮出于西洋与红夷,则东徂西数万里,皆产硫黄之地也。其琉球土硫黄、广南水硫黄,皆误记也。

【译文】

用含煤的黄铁矿烧取“皂矾”时,当有黄色的蒸气上升时,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收取“硫黄”。得“硫黄”一斤,就要减收“皂矾”三十多斤,因为“皂矾”的主要成分都转化为“硫黄”了,剩下的枯渣便成了废物。“火药”的主要原料是“硫黄”和“硝石”。“硫黄”是纯阳,“硝石”是纯阴,两种物质相互作用,既能引起爆炸,又会产生巨大的响声,这真是自然界演变出的奇物。硫黄不产于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或者有硫黄矿石但不会提炼。新式枪炮出产在西洋与荷兰,这说明由东往西数万里,都有出产硫黄的地方。但琉球的“土硫黄”、广东南部的“水硫黄”,都是错误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