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种类

【原文】

凡蚕有早、晚二种。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亦生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样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错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唯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终不可染漂白、桃红二色。

【译文】

蚕虫分早蚕(一化性蚕)和晚蚕(二化性蚕)两种。晚蚕每年比早蚕先孵化五六天(四川中部的蚕不一样),结茧也在早蚕之前,但它的茧比早蚕茧约轻三分之一。当早蚕结茧的时候,晚蚕已经出了蛾子并产卵了,可方便继续喂养(晚蚕的蚕蛹千万不要吃)。用三种不同方法浸泡蚕种,都要认真记住原先的标志。如果弄错了,就像把露天浴的蚕种进行盐水浴,那么蚕卵就会全部变空,培育不出蚕虫来。蚕茧的颜色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有黄色的茧而没有白色的茧,嘉兴和湖州有白色的茧而没有黄色的茧。如果将白色茧的雄蛾和黄色茧的雌蛾相交配,它们的后代就会结出褐色的茧。黄色的蚕丝如果用猪胰去漂洗,也可以变成白色,但就是不能漂染成纯白、桃红两种颜色。

【原文】

凡茧形亦有数种,晚茧结成亚腰葫芦样,天露茧尖长如榧子形,又或圆扁如核桃形。又一种不忌泥涂叶者,名为贱蚕,得丝偏多。凡蚕形亦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数种,吐丝则同。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一异也。野蚕自为茧,出青州、沂水等地,树老即自生。其丝为衣,能御雨及垢污。其蛾出即能飞,不传种纸上。他处亦有,但稀少耳。

【译文】

蚕茧的形状也有几种。晚蚕的茧结成束腰式的葫芦形,天露浴的蚕茧又尖又长,很像榧子的形状,也有的又圆又扁像核桃的形状。还有一种蚕,不怕吃沾有泥土的桑叶,名叫“贱蚕”,蚕丝反而比较多。蚕的体色有纯白、虎斑、纯黑、花纹色几种,吐丝方式都是一样的。现在有的贫苦人家用早蚕雄蛾与晚蚕雌蛾交配,培育出良种,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种野蚕会自己结茧,多产于山东的青州及沂水等地方,当树叶枯黄时就会自然长出野蚕蛾。用这种蚕丝织成的衣服,能防雨淋和尘垢。野蚕蛾钻出茧后就能飞走,传种不用产卵在纸上。别的地方也有野蚕,只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