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白糖

造白糖

【原文】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同车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教陶家烧造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西洋糖绝白美,故名,下者稍黄褐。

【译文】

在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有一种过了冬天才成熟的老甘蔗,用榨汁机来榨汁与前面讲的方法是一样。榨出的庶汁引入糖缸之中,熬糖时需注意观察蔗汁沸腾时的水花,以便控制。当水花呈细珠状,好像煮开了的羹糊时,就用手捻一捻,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已经到了。这时的糖浆还是黄黑色,把它盛装在桶里,让它凝结成糖膏。然后,把瓦溜(请陶工专门烧制而成的)放在糖缸上。这种瓦溜上宽下尖,底下留有一个小孔,用草将小孔塞住,把桶里的糖膏倒入瓦溜中。等糖膏凝固以后就拔掉塞住小孔的草,用黄泥水从上浇下去,其中黑色的渣滓就会渗到缸里,留在瓦溜中的全都变成了白糖。最上面的一层厚约五寸,非常洁白,叫做“西洋糖”(西洋糖非常白,因此而得名),下面的一层稍带黄褐色。

【原文】

造冰糖者,将洋糖煎化,蛋清澄去浮滓,候视火色。将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斩撒入其中。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凡白糖有五品,“石山”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又次,“沙脚”为下。

【译文】

制造冰糖,是将最上层的白糖再加热溶化,用鸡蛋清清除面上的浮渣。要注意控制火候。将新鲜的青竹子破成篾片,斩成约一寸长,把它们撒入糖液之中。经过一个晚上,就自然凝结成天然冰块似的冰糖了。制作狮子、大象及人物等形象的糖果,糖的质量好坏可以随意选择了。白(冰)糖分为五等,“石山”为最上等,“团枝”为第二等,“瓮鉴”又差些,“小颗”更差些,“沙脚”则为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