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麦有数种,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img。杂麦曰雀、曰荞,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蒸民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焉,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磨面以为捻头、环饵、馒首、汤料之需,而饔飧不及焉。种余麦者五十分而一,闾阎作苦以充朝膳,而贵介不与焉。

【译文】

麦子有很多种,小麦叫“来”,是麦子中最主要的。大麦有叫“牟”的,也有叫“img”的。杂麦叫“雀”、叫“荞”的,都是因为它们的播种时间相同,花的形状相似,又都是磨成面粉用来食用的,所以都得到麦的名称。我国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老百姓吃的粮食,小麦占了一半,而黍子、小米、稻子、高粱等只占了一半。向西到四川、云南,向东到福建、浙江以及江苏和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方圆六千里中,种植小麦的约占了二十分之一。将小麦磨成面粉来做花卷、饼糕、馒头和汤面等食用,但早晚正餐都不吃它。种植其他麦类的,只有五十分之一。贫苦百姓用来当早餐,富贵人家是不会吃它们的。

【原文】

img麦独产陕西,一名青稞,即大麦,随土而变。而皮成青黑色者,秦人专以饲马,饥荒人乃食之大麦亦有粘者,河洛用以酿酒。雀麦细穗,穗中又分十数细子,间亦野生。荞麦实非麦类,然以其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

【译文】

“稞麦”只出产在陕西一带,又叫“青稞”,也就是大麦,它随水土的差异而变化。表皮为青黑色的,陕西人专门用它来喂马,只有在饥荒时人们才吃它(大麦也有带黏性的,在黄河、洛水地区,人们用它来酿酒)。“雀麦”的麦穗比较细小,麦穗中又分别生长十多个麦粒,偶然也有野生的。至于“荞麦”,它实际上并不算是麦类,但因为人们也用它磨粉来充饥,流传下来的名字叫麦,所以就把它归为麦类了。

【原文】

凡北方小麦历四时之气,自秋播种,明年初夏方收。南方者种与收期,时日差短。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亦一异也。大麦种获期与小麦相同,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译文】

北方的小麦要经历四季的气候变化。从秋天播种,到第二年的初夏时节才能收获。南方的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时间就短一些。江南麦子夜晚开花,江北麦子白天开花,也是不同的地方。大麦播种和收割的日期与小麦基本相同,荞麦则应在中秋时播种,不到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荞麦苗遇到霜就会冻死,所以希望打霜的时间晚一点,那么荞麦就有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