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一元性·
价值的多元性这个词,最近常常听到。据说,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也相应地多样化了,果真是这样吗?
思考一下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全体日本人都感染了同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成绩好的孩子厉害”。不是吗?家长只把孩子的分数和排名作为评价的对象。分数稍微高一点,或者排名稍微靠前一点,就是“好孩子”。教师即使没有家长那么赤裸裸,差不多也是这样。
归根结底,这种观点的背后,存在着认为毕业于“好的大学”、在“好的地方”就业就会得到幸福的想法。而遗憾的是,“好的大学”都被按照几乎相同的标准排名,这也是事实。不是按照孩子的个性来选择大学,而是按照成绩来选择合适的地方,是一种普遍的想法。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一元性,这一点稍后再谈。这里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这种情况是如何严重地剥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嘴里说着希望孩子幸福,实际上却在满不在乎地亲手破坏它。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谋犯。
有位医生毕业于某一流大学的医学部,成为医生后不久却自杀未遂。他从小就有家庭教师——多的时候有五个之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并从被认为是“最好”的大学毕业。但是,一旦他作为医生开始工作,却怎么也搞不好与患者或护士之间的人际关系,因而感到悲观打算自杀。看到这种事例,我不由觉得,由于父母希望孩子幸福的心情被一元性价值观所束缚,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
即使不把学习挂在嘴上,日本人也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价值观,那就是“听话的好孩子”这种理想形象。简而言之,这就意味着完全按照家长或教师等长辈的指示去做。只要孩子做到这一点,就会一直被当作“好孩子”的模范,而在进入大学的时候,突然让他们以“自主的判断”来进行研究,是不可能做到的。有些孩子原本是优等生,进入大学后却马上受挫,其中就不乏这样的情况。这也可以说是一元性价值观的牺牲品。
对于日本人来说,多元性这一点究竟是被如何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