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需要什么·
我曾指出,过分热心于输入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知识,可能会破坏孩子的个性。这一点今后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牢牢记住。不仅是知识,我们作为社会规范而深信不疑的,其实也应该有一些并不能说是绝对正确的。
最近[1],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的剧变,在这些国家里,曾经认为是“正确的”某种规范不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吗?即使不说外国的事情,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不是也经历了急剧的价值转换吗?考虑到这些,我们不由痛感到,对孩子的个性来说什么是必要的教育,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曾见过很多活跃于现代社会不同领域的个性丰富的人,请他们讲述了他们的童年(《当你还是小孩子》,光村图书)。我在和京都大学的生物学家日高敏隆教授交谈时,他给我讲了一个在个性的培养上很有参考价值的关于小学老师的故事。
日高敏隆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患上了今天所说的“拒绝上学症”。因为他对当时极端的军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当时就很喜欢昆虫,但由于时代原因,他的父母认为“昆虫学能当饭吃吗”,根本就不加理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打算自杀,连刀子都买好了。
但有一天他的老师来家访,当着他父母的面指出:“你是不是打算自杀?”然后对他大吃一惊的父母说:“请让敏隆君学习昆虫学吧。”惊慌失措的父母马上答应了。少年因为能够学习昆虫学而欢呼雀跃,可老师却对他说,要学习昆虫学,语文和数学都必不可少,劝他回来上学,接着又说:“现在的学校不适合你。请换个学校。”说着告诉他一个学校的名字。原来,少年现在所在的学校由于极端军国主义的校长,采取了愚蠢的教育方针(却因此获得了文部大臣奖),老师为他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情况不那么糟的小学。
于是日高马上转学并开始上学去了。他对昆虫学的兴趣不断地开花结果。而这与个性的发展有多大的关系,只要看看日高教授现在的大显身手就可以证明。对这位成为重大契机的老师,我们来思考一下他的行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