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教师的个性·

·何谓教师的个性·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个性。在看了课程录像后的讨论中,我们谈到了教师的幽默。日本人缺乏幽默感,这一点在很多国际会议上被指出。而在日本人中,教师尤其缺乏幽默感。日本人特有的严肃较真,在教师中尤为明显。

小学的班级单位,是这样类型的一个集体,相对于一个教师,剩下的都是孩子,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以教师为国王的王国。教师就会作为只有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存在、拥有绝对权力的国王而君临整个班级。到了这种程度,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被唯一确定,整体都在国王的号令下行动,绝不会产生幽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极其秩序井然的,但却是一种非常脆弱而缺乏弹性的构造。

一旦开始考虑个性,就不会那么容易形成整体的一贯性。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个性而发言。即使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不是马上争吵起来,而是带着余地,讨论彼此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幽默。幽默源自余地,并且有时幽默也会产生余地。

这样来考虑,教师似乎必须时而成为国王时而成为丑角了。有些人过于强调教师中幽默的必要性,结果成了丑角,这是做得过头了。根据场合的不同必须时而是国王时而是丑角。而说到国王和丑角,谁都可能擅长这一方面不擅长那一方面。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清楚意识到这一点。

或者,教师宽容的态度,也会容许学生适当地变成丑角。而由于丑角的笑声,常常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新的展开。

有时,教师表现得过于接近国王,在学生中就会反抗性地出现丑角。这时,教师不应该把这丑角裁断为愚蠢的,而必须认真考虑其意义。在石井老师课堂上,从整体上说丑角并不活跃。老师对整体的管理方式,也并不像可怕的国王那样严格,所以并不需要丑角。但是说不定会有人批评说这种管理方式稍微有点过于精致了。

磨炼教师的个性,无论如何都是必须的,为此,这类通过看录像等进行的教学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只是获得一般性的知识,是产生不了个性的。从人向人传达的东西,会帮助个性的形成。因此,看了一堂课的录像,意义不仅在于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或成为自己进行类似行为时的提示,而是在于直接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动向中领会传达给自己的东西。下次在上课时,就会得到从深处支持和促进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教学研究的好处。

在讨论中,大家议论的问题之一,就是当孩子的发言离课堂的流程过远的时候,石井老师能够“判断谈到这一点是离题了”,因而不提出来讨论。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离题”可以被容许到哪一步。无论学生的意见是什么,都尽可能提起讨论,从这个立场出发的话,可以说哪怕稍微有些离题也是无可奈何的。但如果离题超出一定的限度,有时该教的东西也教不成了。教师就必须对此作出应有的判断。

这时,如果事先决定“学生的发言必须全部接受”或“绝不能离题”,就是非常简单的事了。反而是没有任何规则,走一步算一步做来令人为难。知道这两种想法各有利弊,投身于两者的矛盾状态之中,在烦恼中逐步决定,这样教师的个性就能得到磨炼。通过这样的矛盾来锻炼自身,并且通过自己所作出的决断持续不断地“了解自身”,在个性的磨炼上是必不可少的。

我说过,教师容易成为班级之王,但如果满足于这一点,就会没有进步,成为孩子们眼中没有魅力的教师。对于所教的科目的内容,教师自然远远比学生了解。如果局限于这一点的话,教师不必有任何进步就可以耍威风了。但是只要考虑一下就会发现,怎样把教材传授给学生,以及学生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每次都是全新的,因而教师不能等闲视之。如果教师总是有新的发现,不断进步,学生们也会感受到这种姿态。教师不仅看到自己拥有的知识,还要着眼于怎样传授这些知识,或怎样与学生一起不断反复“发现”下去,就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石井老师的这堂课中就可以看到教师的这种姿态,在这个意义上,这是非常精彩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