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造活动的教育·

·作为创造活动的教育·

即使从自然科学的领域来看,也可以认为,找出超越传统自然科学模式的方向,正在成为新的课题,这样一来,在西方式的自我存在之外,东方式的意识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举例来说,日本灵长类研究小组的今西锦司等人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就是充分发挥了日本人长处的研究(参照拙著《宗教与科学的接点》,岩波书店)。

这个小组的特征,按照有些人的揶揄,可以总结为“人情比纸薄,团结比铁硬”。的确,这个小组非常团结,在这种信赖感的基础上,小组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所谓的“人情比纸薄”,则是指小组里的所有成员,包括今西锦司等领导者在内,都会进行毫不留情的互相批评。不仅是在小组之内的私下场合,在公开发表的场合也是一样毫不客气地进行正面论战。这成了这个小组活力的源泉之一,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的日本式母性集团有所不同。

为了显示自己的集团是好的集团,人们常用“家庭式”这个词汇来表达。一个班级就会说全体同学都是家庭成员。这是为了显示所有成员的亲密而使用的表达,但它如果意味着由于是“家庭式”的,集团中的成员必须压抑自己真正想说的话,那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集团的领导者自诩为“家庭式集团”的时候,很多成员却对表达的不自由感到不满,这样的情形在日本倒是不在少数。

在这一点上,今西小组的所谓“人情比纸薄”,正好克服了上述意义上的日本式集团的缺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组的成员都是西方式的。对这种方法论的考察,这里就不详谈了,但是相比之下,可以说这项研究是发挥了日本人的特性而进行的。小组的这种特色不能简单地归入日本式或西方式的范围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非同一般的特性,才会产生刚才所说的那种揶揄式的表达,它的活力甚至会成为创造活动的源泉。

建立一个单纯的模型或标准并依照它来进行教育,这样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现在的教育,难点就在这里。如果根据某个特定的原理或意识形态来裁夺,也许是可以对现在教育的各种状况进行明确的判断或批判。但是,即使采用这样的立场,换一个立场的话又会成为批判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主张自己的立场“非常科学”因而绝对正确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我们必须抛弃总是存在唯一的真理这种单纯的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