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关于不上学的孩子,很多人在思考“原因”何在。而母亲或父亲往往被视作“原因”。这种想法有时也能发挥效果。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这么想却是有问题的。而且,认为不上学这种“不好”的事情的发生,是因为家长教师“不好”,这种“寻找恶人”的简单思维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从前面所说的我们也可以知道,把不上学的情况马上认作“不好”的事,其实也是武断的想法。有时,由于不上学的孩子,父亲变得坚强了,母亲变得自立了,对母性的体验加深了,考虑到这些情况,我觉得不能把它简单地称为“不好”的事。如果一定要说“不好”,不妨像一位父亲所说的那样去理解,这位父亲在不上学的孩子开始去上学之后,说道:“人要变得更好,先必须要变得不好。”

当被问到“原因是什么”的时候,我经常会这样回答:“还是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即使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所改善。”与其回顾过去寻找恶人,不如面向未来,努力找出好转的途径。

而且,正如在“蛹”的例子中所显示的那样,虽说孩子成了“蛹”而不能动弹,但只顾反省自己在“毛虫”时代对其关心不够,也是没有用的。不要去对着“蛹”四处乱捅,安静地等待下去,它就会化为蝴蝶。知道了蝴蝶这一未来的样子,我们就能理解“蛹”的意义。连毛虫化为蝴蝶也需要这么多的辛劳,人类的孩子在成长为大人时,可以毫不费力、风平浪静地完成,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