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青春期的心理

3.青春期的心理

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也许可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以及初高中阶段的教师,首先必须理解青春期的意义。只有以这种理解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指导。

从出生到青春期,孩子们一直在成长。在婴幼儿时期也会有一些波折,而从小学入学之后到青春期之前,会持续一段比较稳定的时期。但到了青春期,情形又为之一变。初一的时候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到了初二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很快变成了不良团伙中的一个,这样的例子任何一个初中老师都应该遇到过。又或者,原本很喜欢说说笑笑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沉默了。也有一些学生成绩迅速下降,或动辄顶撞教师。像这样,出现按照从前的状态来考虑的话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变化,往往是青春期孩子们共同的特征。这种变化往往会让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疑惑。

青春期是在人的内部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曾在本篇第三章把这种情况称为毛虫变成蝴蝶的“蛹”的时期。

这种时期孩子们的主观感情,往往都是“有点古怪”、“总觉得心神不定”、“不能这么继续下去”的感觉,自己也无法清楚表达。有时甚至想离开所有的家人和朋友独自生活下去,也有相反的情况,有时想在妈妈面前撒娇。他们感情的波动非常剧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情绪不稳定的自己。

正如蛹被坚硬的外壳所保护着一样,青春期的孩子也需要坚实的保护。提供这种“保护”的,是家长和教师,以及背后的整个社会。当这种“保护”发挥好的作用时,青春期的孩子即使必然会经历一定程度的风暴,但仍然能够渡过这个难关。

这时,重要的是孩子本人应该处于对自己心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没有明确认识的状态。打个比方说,一个人鲁莽地从架在山涧上的桥上走过,眼睛只敢看着前方,当走过之后再回头看时,会因为山涧的凶险而胆战心惊。而在过桥的途中往下看的人,就会怕得不敢动弹,甚至摔落下去。青春期的这种恐惧,在长大成人之后往往会被忘记,但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有必要了解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