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教育·
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必须获得很多知识。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人们往往容易把重点放在“传授”更多的知识上。但是,人这一存在不仅有知识的一面,此外还有很多侧面。身体就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例如,掌握了作为知识的“亲切”,和坐在电车中看到老人出现时让座的行为之间,有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同样让座给老人,不同的动作也会给对方带来不同的感觉。或者同样是坐着不让,坐着的姿势不同,所思考的内容也不一样。
“身”这个词是一个奇妙的词。它不仅用来表示身体(body),还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自身”、“身边人”、“切身感受”,查一查这些词,我们会切实感到“身”所覆盖的范围之广。哲学家市川浩在《“身”的构造》一书中进行了分析,详情可以参见该书,总之,“身”这个词包含了人这一存在整体的很多侧面,不可以进行简单的身体或精神的区别。把这种整体性的把握吸收到体育课中,并把它当成“身的教育”,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在神经症中有一种叫作“人格解体神经症(depersonalization neurosis)”。其特征是现实感变得稀薄,感到外界失去生气变成图画一般,或感受不到自己的感情,虽然外表看起来也有笑有哭,但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是喜是悲。有时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是别人的一样。患上这种疾病的人会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有人忍受不了而自杀,但如果不说出来,旁人丝毫也看不出。有时,本人也觉得“不对劲”,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出来。
有一位高中女生患上了这种疾病。她非常痛苦,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如何倾诉。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她们要跳舞,分成小组尝试进行了各种自由的表现,体育老师在一旁观看,发现这个女生“有点奇怪”。节奏也不乱,身体的动作也不古怪,但总是缺少一点儿什么。课后,教师找到这个女生,问她怎么了,以此为契机,学生倾诉了自己的痛苦,终于找专家来咨询了。
一般人看到了也只会觉得和大家没有什么不同,这位老师却能发现她的“身体动作”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真不愧是体育老师。从身体每个部分的动作来说,并没有什么错误或异常。但在作为“身”这个整体观察时,却让人感到一些什么。这位教师并不是在其他学生面前提醒这个女生“你的舞跳得有点怪”,而是在下课后私下里去问她,这一点也是非常周到的。这件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从“身”的状态来把握人这一存在的全体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就作为例子举出了。
如前所述,在学校教育中偏重知识性的一面的倾向比较强,在体育课上,也有把重点放在“传授”与身体有关的知识和运动技巧上的倾向,但我觉得,其实说到底还是要通过身体,体育课还是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人的整个“身”的教育。
人有时必须要独自和众多人对峙,有时必须和很多伙伴一起行动。在通过身体经历这些的过程中,才会亲“身”体会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体育运动体验到的东西,并不一定直接与这个人的整个人格有关联。人是一种奇特的存在,有时在学问上逻辑性很强的学者,在现实生活中却毫无逻辑性,而在体育运动的时候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是自以为是的人。因此,身体上的经验并不能直接亲“身”把握,这一点我们也必须明确。这一点和我们下面探讨哨子的部分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