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的难处·

·培育的难处·

要把对孩子的培育和孩子的成长放在教育的中心,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在于,只要教师位于“教导”的一侧,就是轻松而安全的。奔走于孩子之间,忙着指出“这样做不行”、“那样做做看”的老师,看起来似乎更像老师一些,说不定还会被称为热心的老师呢。

与此相对,我作为理想所举出的、提供“孩子成长”场所的教师,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被认为是“懒惰得什么都不干”。由于这些因素,教师“想要教导的本性”很难根治。

有一位幼儿园老师一边逐页给孩子们看图画书,一边读给他们听,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也许有人会觉得,在动画片存在的时代怎么还做这种陈旧的拉洋片一样的事情,但实际试试看就会发现,孩子们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喜欢。由于这里出现的不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而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会这么精彩。老师一边读着图画书,一边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被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眼睛熠熠生辉。

由于这种体验太精彩了,当家长们到幼儿园参观时,老师也想把读图画书的情形表演给他们看。老师的心中有些得意,他想让家长们也看看孩子们那熠熠生辉的眼神。但是,就在故事快要达到高潮的时候,有个孩子叫了一声“我要小便”。老师本来打算不加理睬地继续读下去,但这孩子平时就不安分,这时已经站了起来,看上去似乎当场就要尿出来,无奈之下老师只好带这孩子去上厕所,等到回来时,孩子们已经七嘴八舌一片喧闹,根本没办法继续读下去。老师觉得自己的脸被丢尽了。

给我讲这件事的老师,一开始对于那个喊“我要小便”的孩子气不打一处来,但后来仔细一想,突然注意到了这样一件事。

这天,老师急于给妈妈们表演自己的“图画书朗读”是何等精彩,有些过于得意了,相应地与孩子之间的心灵交流也变得稀薄了。这时最早发现这一点的孩子,就是所谓不安分的孩子,也就是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喊出“我要小便”的孩子,也许是觉得不同于平时给自己朗读图画书的老师,这一天自己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几乎快要断了。说上一声“我要小便”,正是老师可以和自己形成一对一的关系的好机会。可以认为,这孩子不惜作出这种事试图与老师重新建立关系,否则就会感到极度的不安。

这样一想,老师也就觉得可以理解了。老师说:“我不仅不对这孩子生气,反而想要感谢他让自己学到了很多。”老师学会了孩子与教师的关系是如何重要而微妙。像这类考虑“育”的教师,自己也会不断成长。

[1]远藤周作(1923~1996),日本作家,曾获文化勋章。著有《海与毒药》、《沉默》、《死海之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