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易经》简介
《隐藏的易经》这本书是由.苏光荣著创作的,《隐藏的易经》共有129章节
1
作者简介
苏光荣,1967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曾参加过计算机磁心存储器、磁膜存储器、MOS存储器研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测试研制工作,有...
2
出版说明
科学和神学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难度非常之大,但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这个主题的研究是绕不过去的。而研究者如果没有深厚科学素养的支...
3
总 序
拙作《隐藏的易经》、《新哲学观》、《神奇的佛经》这几本书,试图通过对《道德经》、《周易》、《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周易参同契》、佛经等经书的解读,来论述神...
4
前 言
通行的《易经》是用爻图表达的,这本《隐藏的易经》则是用特征数142857表达的,是九重天特征数易经。《易经》所载的真实存在的原理,采用142857来揭示,具有与...
5
目录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总 序 前 言 第一部分 特征数142857的发现 二合一道德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常与善人 实无和虚无 道不可道 虚数时间 第二章 天下莫不...
6
第一部分 特征数142857的发现
...
7
二合一道德经
第零章 道之动生宇宙 反也者,道之动;弱也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 【解析】“反也者”,就是生与灭。万物生灭取决于道之动,因道而生,因道而灭...
8
第一章 众妙之门常与善人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9.和...
9
实无和虚无
前面说到,老子知道的比写出来的多。何以见得?从有和无“两者同出而异名”可以看出来。老子知道,无和有一样,“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无,也需要一个...
10
道不可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子所处的时代,甚至早得多的黄帝时代,就有神这一概念。但老子不采纳神创造一切的说法,自始至终只用道字。从创生万物这一角度看,道与神的差别是什么?...
11
虚数时间
合并的精彩之处还在后面。“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余怨是否可以消除?怎么消除?怎样才能完全解决呢?还是要靠万能的道。道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简单自然:用时...
12
第二章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
13
第三章 天之道为无为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
14
第四章 万物之宗柔弱处上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
15
第五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16
第六章 谷神不死民不畏死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
17
第七章 不争而善胜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
18
第八章 自知自爱上善若水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2.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
19
第九章 功成身退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20
第十章 被褐怀玉为而不恃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21
第十一章 行无行以为利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
22
第十二章 天古之极为腹不为目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
23
第十三章 以身为天下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
24
第十四章 古之道善下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
25
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15.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
26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慎终如始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27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终不为大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28
第十八章 大道废故立天子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
29
第十九章 以静为下少私寡欲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
30
第二十章 贵食母德交归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