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万物的六行差异
对比六行和六思维,我们会注意到五行和六行在实物质和虚物质中的运行有差异,即万物的物质运行与精神思维运行存在差异。
从特征数来看,为什么说第一种思维是最高境界的思维?第一种思维是简单的反映,又是复杂的归宿。第一种思维是气,在六行运作中,可以插到木之前或木之后。插到木之前成水生气,水生气对应思维升级。从思维境界看,气的等级最高,木的等级最低。
六种思维从不同位置起步修行,最终到达第一种思维。第四种思维的特征数最大,对应于最低等级。由阴1木升回到第一种思维阳1最困难。为何第四种最难?因为其五行顺序过程最长,中途还出现信和不信的反复。从第四种思维出发,先要从不想到想,到第五种思维,即木生火,木生火就是思维的初始;经过思考再变为第三种思维,即火生土,由不信变信;第三种思维想弄清道理而达不到,又变回第六种思维,想反立之,即土生金;想反立不成又变回第二种思维,即金生水;想明白后才达第一种思维阳1,即水生气。思维只能经水到气,其他态都不能直接到气。到了水,对应于思维,水不生木,只生气。如果只有五行,就水生木,见不到气。为何第四种思维木不直接转变为第一种思维气?道理很简单,不经过思想斗争不可能从不信变为信,有逐步认识的过程才可能真正懂得道理,否则说信也是假信。
思维运行中,木不可能生气。木生火是思维诞生的象征,对应于婴儿思维开始之时。物理永远不可能知道思维的神奇变化。木生气从爻图看是阴阳翻转,从特征数看是互补为9。9是天,从不信到信的差是7,也是天。思维从8到1,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思维虚物质六行运作与万物成长运作不同。在阴阳为界的太极图中,六行在实物质中阳升阴降,表现为万物兴盛;思维虚物质运行阴升阳降,为想明白道理。水生木为万物兴盛,水生气为想明白道理。六行在思维虚物质中表现为思维境界升级,升级过程首先是萌发思维,从不想到想;思维过程中有明白与不明白的反复;思维升级运行只能木生火、水生气,不能木生气。这显示思维升到最高境界的过程具有阶跃性,跳过水生木,而直接水生气。这一跳跃在五行中只对应一步水生木,人们看不出有跳跃,也难以理解水生木的过程和含义。气生火在万物运行中表示运行出现问题,生火是坏事;在思维中,生火表示出现问题,思考原因了,醒悟是好事。在思维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思维要出现否定与肯定的三次反复,思考过所有思路才最终找到正确的结果,水生气就是精神达到道的等级。
万物以初生阳起步运作,最终到老死阴;思维从不思维起步运作,最终到明白。万物运行,见火便有伤;思维见火,却显示从无望见有望的希望之光。思维不怕初始所处等级如何,只怕认识不到错误。思维运行与万物运行的最大差别表现在木。思维中的木一旦开始运行就再也回不到木。五行中气被木所代替,让人分不清升级后的木,显露出五行的缺陷。只有认识到六行才能发现思维有六行,才能发现思维六行与物质生长六行之差异。简单地说,六行在思维运行和万物运行中的差异就是:思维六行从低级到高级,运行顺序为木火土金水气,气为目标,不循环;万物六行从初生、兴盛到衰亡,运行顺序为土金水木气火土。
文王《周易》用的是八卦六行,不是五行。《周易》本身没有错,但是后人运用《周易》、理解《周易》出了错。这或许就是历史上只出现个别占卜大师(如宋朝的邵雍)的原因。他们正确解读了《周易》的占卜性而不下传。
文王八卦中有震巽之分,说木是气和说气是木是有差别的,一般解读《易经》的学者并不能注意到这一点。说木是气,显示的是木而应解释为气,这就是五行相生中的木生火的本质,是万物形体的五行相生;说气是木,显示的是气而应解释为木,这就是六行相生中的水生气,即精神思维的六行升级。本书中的六行相生本质是六态五行相生。将水生气理解为水生木,气生火理解为木生火,就会发现文王的五行相生本质也是六态五行相生。只有少数的解读者能注意到隐藏的水生气,注意到思维的运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