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主阳从
阴主阳从的观点自古就有,但未引起普遍的注意,有人错误地只看到表面现象,认为应该是阳主阴从。《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阳予之正,阴为之主。”阴显阳动,阳见阴则动,阴见阳则静;阳见阴生力,阴见阳失力。
人们常说阴阳互动,那么阴阳相互制约是平等的吗?不是,是阴为主导,阳为从动。阳升取决于阴降。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说,“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一句话点明了阴阳之差异:阴是宁静,不易受刺激;阳则易受刺激,易被激动。神理和物理正是阴主阳从的关系,物理是由神理所决定的。
物理表现为可见的阳,物理的机理是阴,神理是看不见的规则六行。阴阳运行的结果,以阳表现,只是运行过程人们还不知道。神理和物理作为一对阴阳,就揭示出神理和物理同为客观存在。中医是神理和物理的结合。
在中医理念中,阴阳主从关系表现在病能否治好,取决于阴能否下沉。六行运行,在人体中表现为精神在操控肉体。病人的精神能起到重大作用。意念为阴,症状为阳,症状阳可随意念阴而生。思维阴由行为阳表现,面貌阳随精神阴而变。阴不可见,所以只见阳升,内因仍是阳受阴激,只是阴激过程不能表现而被忽略。阴激可以经感官和意念产生。器官的阴阳,阳为症状,阴为病因。
生活中有实例证实,人靠意念或说意志力能承受超乎想象的力,承受几百公斤的重压和超高速、超重力,能在冰水中泡10分钟。靠意念使身体在恶劣环境中不受伤害,这就是阴主阳从的证明。有些硬气功师能够击破石块、击弯铁棍、抗拒刀锋,也是意念力的暴发,有思维勇气在先。
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与身体的表现来举例:思维紧张,心跳加快;悲伤,掉眼泪。阴面的思维不可见,尽管神经系统结构可见,但作用机理是不可见的。
老子说“负阴而抱阳”,而不反过来说“抱阴”,就揭示了阴为主因、阳为从动的本质。一般人的思维相反,只见阳抱阴,理解不到相反的景象。“负阴”为从动,“抱”为主动。阴阳互动,暗藏阴主阳从。这就是阴阳六行的实际内涵。从运行动力来看,阴主为力,阳从为动。
这一关系类似于牛顿力学第二定律:质量m为可见的阳,因有力F而从动,产生可见的加速度a;力看不见,只见加速度,于是有等式F=am,这等式就是阴F与阳am的平衡,此时的阳已由不动变成动,是a和m两个可见项之积。于是从物理看,这一关系是牛顿第二定律;从神理看,是阴主等于阳从,阴阳平衡。
所有数学等式,都可以看作左右两边阴与阳的平衡。等式两边为函数和函数值,函数具有自变量,则函数值称为因变量。表面上看自变量为随便取值,得到一个相应的因变量。但是,自变量不是可以随便取值的,而是因变量允许取的才能取。因变量是未知数,但是只有因变量存在,才可能得到想取的那个已知数。这一事实就是用数学等式描述的神理和物理的关系。看不见的因变量存在,决定了看得见的自变量存在。自变量已知了,因变量还未算出来,只是人看不见,事实上在自变量取定的瞬间因变量就存在了,与人算不算出结果无关。
物理上把等式左右两边都看作物理,而不会想到阴阳平衡,这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认为等式只要写出来,两边都是可测量的物理量,等式全部归物理所有。神的作用退到等式背后,是这个等式之所以存在的原因——阴阳平衡。于是就出现信神和不信神两种观点。不信神的认为,关系式的存在与神理无关。然而,用物理的思维方式,最后也会回到神理。
物理思维的特点就是现象总有存在的原因。就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物理发现了一个个原理而成长壮大起来。那么问一句,等式成立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等式F=am成立?如果回答实际测试结果就如此、本该如此,那就已回到神理的思维。本该如此的实际含义就是神奇、自然而生、自然如此,与一切由神安排的说法无区别。神理的回答反而不含糊:等式F=am成立的原因是阴阳必须平衡。
什么是物理?以牛顿第二定律来说,F=ma,力F等于质量m和加速度a的乘积。观其静为物m,观其动为理a,而左边看不见的力F是神机。力F是否存在,只能观其动,以运动的加速度a体现。物理和神理始终是一体,物理称F为力,神理称F为阴;物理称a为加速度,神理称a为阳表现。可以说,如果没有神理存在,没有阴阳平衡的规则在先,就没有物理等式存在。
从可见性看,神理主动在阴,不可见;物理为阳,可感知。神理和物理是现象的两面,如同自旋的以太子。以太子可见的阳面供物理测试,不可见的阴面是对阳面的支撑,阴面看不见但可用阳面来描述,两者之间有函数关系,如同数学的函数。
从物理看,可以每分每秒地看着蛋的孵化,解释每一个微小变化的过程。从阴阳运作,阴为主、阳为从看,物理只见到阳从,看不见阳从动的原因为阴主。阴主就是六行运作规则,土生金、木生气,复苏新生,爻线阴阳翻转或移动的规则。
为更令人信服地说明阴主阳从的阴阳运行原理,我们再来看八卦六行的微观结构图。按八卦六行规则绘制的六面体,以乾坤体对角线为轴自旋。六面体看得到的三个面,最显大的称阳面,其特征数为7,六行为金;其余两个面,按右旋方向顺序为木和火。于是永远只有金、木、火三个面的轮回转动可见,即特征数7、8、5轮流转动;另外三个面气、水、土永远看不见,即特征数1、4、2三个数表示的面看不见。
对于生命体来说,六行显示生命的态势,金为诞生,木为成长,火为衰亡。我们所见到的生命,也就是这个周而复始的轮回。生命体中的气、水、土是对生命的支撑,源泉、动力却永远看不见,只能以生命体外观分析。这就是阴阳运行、阴主阳从的形象描述。能看见的不是本质,本质永远看不见,只能靠对现象进行思维、分析、判断而知。自旋转的动力和看不见的水土气在背后,要靠表现出来的金、木、火的特性分析气、水、土的状况。这如《悟真篇》之言:“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这就是用八卦六行描述事物的结果——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只看表面规律。这种思维,就是《老子》和《阴符经》中“生为死根,死为生根”的哲理,是难以真正理解的哲理。
六行的微观,木、金、火的轮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规则。背面的水生木、土生金、气生火都看不见,看见的只是已生之后的木、金、火,看见的只是相克——火克金、金克木——和诞生之后向死亡的运行。
对非生命体来说,有存在、放置、消失三个阶段。没有永久存在的东西,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例如:财富,得到、拥有、散失;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知识,学会、使用、忘掉;病理,萌发、扩大、消亡。
按中医理念,发现人体上火,以金、木、火三阶段轮回看,实际病态已发展到末期了。病态在萌发、扩大阶段应该就能发现,但因疏忽或难以发现而没能及时发现。
轮回、周而复始、诞生、休眠、一年一发芽、孵化、婴儿思维的起始、本能等这一切的机理已进入神理的领域,物理不可能彻底解释清楚。
实际上,阴阳运作、阴主阳从这一观点在《圣经》中也有,只是人们没把《圣经》与中国的阴阳论相对照。《圣经》认为,神和人的关系,是创造和被造的关系;神为主动者,人为被动者。神造万物,有两个含义:一是神为主动,物理为被动;二是神为阴,不可见不可知,物理为阳,可见可知。
中国历史上,宋朝周敦颐画的《太极图》的产生过程,已有阴主阳从的思想,而未引起人们的普遍认识。人们也不知道周敦颐画的太极图产生流程图中,为何上下两个椭圆,阴静在上,阳动在下,静生阴为先,阳动生六行于后。有人认为这是上下子午位颠倒,他们还理解不到周敦颐的灵感,不理解太极图为旋转、运动着的阴阳,或者说不理解午生阴、子生阳的意义,午为阳极,子为阴极,极而生反(参看“太极图之始”一节中的周氏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