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修正为六行

(一)五行修正为六行

从特征数的规律可见乾坤的特征数是人为加上的,自然而成的只有以六层为周期的特征数。换言之,八卦同等参与运行的描述把自然规律复杂化了,多了两卦。而五行用于六层结构,出现一个重复的木,少了一态,又把清晰的自然模糊化了。六行把重复出现的木,即相应于第一思维的木改为气,于是五行成六行,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气,气生火,火生土。

为何把新增的气放在木之后?本质原因可在《新哲学观》一书中看到。

文王八卦之中,六子女为下一代,父母为老一辈,不可与子女相提并论。八卦中六卦运行决定一切。即八卦中的乾坤只做指导,六卦参与运转,乾坤不可扭转。这从文王八卦排位图也可以看出来:并排的只有六卦。客观万物的兴衰只取决于六卦运作,主观的思维行为也只与六卦相关,而天地运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说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这就是修正后的八卦六行,用六卦六行作为基础重新组装、修正、解释六十四卦。

八卦排位表明,天地与六行不同,六行运作相生相克,天地则是同生同死。用五行对应八卦,必然有三行要对应两卦,除木对应巽和震外,还有金对应乾和兑、土对应坤和艮。所以从五行来看,老辈只需养老,由儿女子孙来操劳。万物运行不需要乾和坤,金和土已代表乾和坤。

从六行特征数看,不仅金和土的运作代表乾和坤,另外两对阴阳木和气、水和火的特征数之和为999999,也是天地的象征,木、水入地,气、火升天。

《易经·系辞上》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可见,乾坤只分别坐镇阴阳二道。乾是家长,坤是后勤主妇。乾坤在运行中只做指导,制定运行的阴阳原则,真正运行得看三男道、三女道的具体运用和自身能力及作为。所以,《易经·系辞上》还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八卦中的“易行”二字只指六行,天地只设位。

从爻图来分析,乾坤也不应加入运行。爻图是发展潜力的标志,全部阳线或阴线是静态的象征,无动向。一阴线在两阳线之上,阴线下沉,最具发展潜力,有最大、最长久的运行空间。阴线降到两阳线之下,则无空间了,再进一步,就只有从阴变阳,阴阳翻转。阳线在两阴线之下,阳线上升,也最具发展潜力,有最大、最长久的运行空间。当阳线上升到最上面,再进一步走就只有从阳变阴。周而复始运行,没有乾坤参与。

再从物理的角度看五行修正为六行的合理性。木生火是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木化为气后燃烧更加充分。日常现象也是如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燃料也是变成气体后再燃烧。人的情绪,生气上火,有火则容易生气等等,都可以显示火生于气比生于木更符合物理本质,更容易让人理解五行原理。古中国的五行学说,在木生火之间忽略了化气的过程。文王有意这样做,后人不知道原因。本书和后续几本书都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或许,祖先不用六行,原因在于气为运行目标,确实不同于五行。万物运行,只需五贼。“不被五行所贼的心,便是天性,即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之真体也。”(张清夜注《阴符经》语)这真体就是气。然而分析运行过程,不能忘记有六态,而不是五态。有气态存在,才能避免八卦中木的重复出现。它是造成对五行的理解混淆的原因。

古人用五行没有本质错误,五行已包含运行的全部动力,不会产生运行错误。木生气,又很快生火,于是就表现为木可生气、木可生火。生气不再生火则活,生火则死。

《周易》只论五行,不言六行之气,形成一整套五行理论,从思维到物象都以五象而论。《阴符经》以五贼称之;佛经以五戒称之,即杀、盗、淫、妄言、饮酒;道德修养以仁、义、礼、智、信为顺序。《周易》强调五行,就是告诫人类五戒、五贼、五个动力、五个引诱,人必亡于五行之一,而活于气。两相对应,仁对杀,义对盗,礼对淫,智对妄言,信对饮酒。后面解读出老子的“六大”,即可知神行杀、地(暗)行盗、理行淫、人行妄言、天行信。

存在六行而只论五行这一思想,《道德经》与《周易》一致。《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为什么说“道常无名”?通常道不与有名之事物相提并论,道不可道。道是万物之始。从五行生克看,道不受克。从后面的老子“六大”可知,道就是气、是一,故气不与五行并论。

实际上,古老的八卦还有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的意义。风就是气,古人在八卦中并没忘记气这一状态,只是在五行中气以木运行而已。文王用五行而不用六行,是与震巽爻图交换配套使用的,后面的许多论述都能证明这一观点。

八卦之中,气有升天意,土为连地基,已含天和地的形体。《圣经》中上帝七天创造万物,“称空气为天”。文王《周易》化繁为简,以五行取代六行。但是只用五行,描述不了圣人与凡人的运行差异,不能让人知道如何成为圣人。圣人是木生气的象征。

朱熹注《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说:“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而气、土又是以天地为实体运行的。又说:“乾坤者,《易》中纯阴纯阳之卦名也。”这表明乾坤只是奇特的纯阴阳状态存在。

以六行运作的思想来审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顺序表,就会发现阴阳对应的丰富深刻含义了。此八卦从一到八,为了满足阴阳相间,离成阳,艮成阳。而离对应火,还对应中女;艮对应土,还对应少男。火和女在一起,土和男在一起,显示阴阳表现不固定。乾坤两卦不运行,则成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对应于特征数的顺序为758142,爻线先阴沉后阳升。阴沉是康复的先决条件,阳升是见成效。142857则是前三位为阳线上升,后三位为阴线上升,反向运行,即按142857顺序三个男三个女都是返老还童。儿女从小变大,顺序应为758241。然而八卦顺序兑二、离三、震四,只有758保持一致,241顺序为阳线下降。可见,142857顺序揭示生命成长,阴线下降。

改为六行之后,六卦分别对应六行,木就不再对应两个特征数。按这个理念修正《周易》的震巽爻辞,就会发现运行有思维升级和躯体成长之别。

1428571……这个不断循环的特征数中相连的两个数字,从爻图看,只有2—8、7—1两组正好三条爻线阴阳反转加上下颠倒,就是彻底大翻转,“反也者,道之动”。“反也者”可以是生,可以是亡。7和1为生,翻转前后,爻图都可阴沉阳升运行。而2和8要继续运行,只有阴阳翻转而不能上下颠倒,即土要生金、木要生气才可,否则不能再以阴沉阳升方式运行。其余的相连数字,1—4、4—2、8—5、5—7只显示兴盛或衰亡趋势。

从特征数可知,六种态都可以相生,不同态的特征数加减可以得到别的态。在通常的运行中,2不生8。2为土,8为木,土为地,木为震,2生8为地震的象征。土生金则是生的延续,如种子发芽。木生气则生,木生火是生土的前奏。

气、水、土相加生木,即142857+428571+285714=857142。式中缺水得水,缺土得火,缺气得金。木是成长,所以水的存在与否决定了生木还是生水,必须有水才活。有无气存在是成长或诞生的根据,诞生后必须有气才活,诞生之前不需要气而生金,所以土生金是对诞生的描述。土载承生命木,而土又是死的征象;木代表生命,而木又是只能走向死的征象。死的征象就是爻图不可能再阴沉阳升运行。土生金,就是爻图阴阳翻转而新生。

五行学说中没有气。气是生,是活。没有气态,就看不见生,看不清死,只见生之后的运行。五行以土为基,只能知土承载万物,以土生金为运行之始。五行中虽然有土生金以示新生,但这个新生与前一轮的运行过程脱节,也就是说文王八卦五行学说只描述了伏羲八卦中从诞生起至死亡的运行过程。而八卦六行学说则不仅解读了诞生至死亡的运行过程,而且解读了与上一轮的生死交接过程,使人们知道诞生之前不需要气,真正看到了生为死根、死为生根的过程,看出气是判断生死的关键。特征数运算显示出木生火和木生气两条运行路线,爻图爻线的变换显示出气是判断生死的关键,水是成长的关键。气水土的加式显示了人体的生理现象。

木生火,木的阴线从初爻上升到二爻,以示继续向死亡运行。而阴线上升又是思维升级,后面将论述思维运行与生命运行的差异。木生气,三条爻线阴阳翻转,产生下一轮运行。初爻为阳线、二爻和三爻为阴线的气爻图,阳线的上升空间最大。木生气,起死回生。

五行学说以土为基,六行学说以气为基。由气得六个特征数,可知万物之生在于气。气是活的象征,是生命的本质和基础;有气则活,无气则死,气是生死的界线。两气相加生土以承载万物。气的特征数乘以2得土的特征数,乘3得水的特征数,乘4得火的特征数,乘5得金的特征数,乘6得木的特征数。

可见,五行修正为六行后,比五行更完整、更规则、更合理、更自然。